春节风俗,你是如何过春节的呢?
过春节肯定是回家跟家人一起团圆吃团年饭啊!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节日,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维系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不管你身处何方,到了春节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要回家。哪怕万水千山;哪怕山高路远;哪怕天寒地冻;哪怕大雪纷飞;哪怕一票难求;哪怕路途艰难……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为了回家不惜一切代价!这就是中国人。深深植根在骨子里的恋家情结、团圆情节!
团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一个家庭要团圆。一个国家也要团圆。试想,如果每一个家庭都互敬互爱、和和美美、其乐融融;那我们的国家不是就非常团结非常和谐非常幸福了吗?
所以我们国家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总是能够不屈不挠艰苦抗战,最后打败侵略者取得胜利。这也是我们“团圆”情节的一个体现。任何人都休想分裂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华文明最讲究包容、和谐、团圆、和平。这就是团圆的意义。
这个农村风俗你们那里有吗?
三十六周岁,过年吃白鸡!这个农村风俗你们那里有吗?
至于这个风俗问题,俗话说,出门三五里,各处各不同。一般来说,地域不同,有些风俗习惯还是有点不相同的。
我住在大别山腹地的山区农村,在我们这里,对于提问者所提的这个有关三十六周岁的风俗也很重视。但与提问者那里的习惯还是有点区别的。
在我们这里,视三十六周岁为人生寿相的第一道坷坎,无论是男是女,在满三十六周岁时,组织自家的亲朋好友,都或多或少的办几桌酒席,予以庆祝。一般是男做进,女做出。也就是说,男人在满三十五岁进入三十六周岁那天,举办酒席庆祝自己顺利的进入到三十六岁,提前预祝三十六岁全程平安顺利;女的在满三十六周岁当天举办酒席,庆祝自己顺利的过完三十六周岁步入三十七岁的年龄。
一般,在我们这里,男人在办酒席庆祝自己满三十五进入三十六岁的同时,一般都要穿一套白色的衣服。这套衣服或是自己提前添制、或是自己的姐妹为其送上的,姐妹在送其一套白衣服的同时,也要带送一只白公鸡的。这些门道具体怎么个说法,在我们当地也都不一至,反正就是说这样操作,是为了满三十六岁者一切皆好。
所以,在我们这里,没有满三十六周岁过年吃白公鸡之说,一般都是在生日当天庆祝一下即可
各个地方的春节都是怎么过的?
我的老家是徐州的,我来给大家分享下徐州的过年习俗,徐州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是最正宗的。不过发展到现在,城市里保留的地道的风俗习惯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徐州农村地区至今还延续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就说吃年夜饭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吃饺子守岁,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农村古老的过春节吃年夜饭风俗还保留着,先在桌子上摆供,饺子、菜、水果都要先摆在桌子上,点上香,要敬天敬地,就是这一年的丰收啊,好运啊,还有敬祖宗,徐州人的观念是天地君亲师,要特别尊重他们。伙房里火神也要供上去。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家里养的鸡狗也要给饺子吃。除了吃饺子吃团圆饭,拜年也是徐州农村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徐州民俗馆馆长李培民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农村拜年的情景:“春节第一天,都起得特别早。有时早上四五点,都还是满天星星,就起来了,起来之后,就吃饺子。吃完饺子之后,先给自己的父母拜年磕头,然后整个村庄都互相拜年。拜年呢,一个是吉祥如意,另外一个呢,就是乡亲们平时相处,难免有些误会,闹些矛盾啦,通过这个方式来化解矛盾,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徐州农村过春节是从农历初一一直持续到农历十五。十五这天,也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小孩子打灯笼,放礼花,村里还要组织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等活动。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真正过完了
你知道过年的来历吗?
诚谢邀请。中国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有种高大凶猛的动物叫"夕",夕一年吃一回东西,在它的食谱当中,"人"是它最喜欢吃的。
夕总是赶在冬春交界的夜晚来吃人,这家伙食量特大,一次要吃掉好多好多人类。这天傍晚,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哭声震天。忽然有一位十二岁名叫"年"的小男孩占出来说,我有办法除掉夕。仅管众人不太相信,但还是按他的话做了。众人七手八脚架起干柴,把山上新砍来的竹子放好在柴堆上,单等着夕这种凶猛动物来时好对付它。夜深的时侯,夕妖果然来了,这家伙摇头摆尾象座大山,被它吓的魂飞魄散的人们缩作一团。勇敢的小男孩年,奋不顾身同夕怪打斗了起来。就在这生死搏斗的时侯,有人悄悄点燃了柴堆。大火烧得竹子噼噼啪啪发出清脆的炸裂声。夕妖被这突如其来场面吓慌了手脚,小男孩年趁机一跃就骑到了夕妖的背上。夕妖见势不妙,一阵妖风逃得无影无踪。村民们得救了,可是很不幸,小男孩年为救人,他被夕妖驼跑了,从此再没见回来。人们等啊等,每到这一时侯,就燃起篝火,焚烧竹子。
后来随着岁月推移,小男孩年再没回来。人们为了记念这一天,取名为年。这一天的前半夜叫除夕。古老的中华民族,每一个节令,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虽然是以讹传讹流传下来的神话,但是年文化的元素保留了下来,一直到如今,人们还延续着过去的老传统,谢谢。
年夜饭是如何来的?
我是调侃历史,欢迎大家阅读。
据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年夜饭的寓意是吉祥、圆满、团圆,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在团圆聚餐。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习俗也各不相同,正如“南甜北咸”、“南米北面”、“南糕北饼”一样,年夜饭吃什么在南北方也各不一样,北方人过年一般吃饺子,而南方除了准备各种佳肴之外还要准备年糕。
饺子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中,除夕夜守岁吃“饺子”意味着新旧交替,也是秉承上苍的意思,是必须要吃的一道美食。而因饺子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也是“招财进宝”的意思。
吃韭菜馅更是寓意着久财的意思。
年糕南方过年吃年糕,同样是为了表示喜庆。年糕寓意着“年高”,表达了在新春佳节之际大家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各地风俗河南每到大年三十,从上午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饺子,因为这天包的饺子不光包括今天,还包括了初一早上、有的甚至包括了初五。
陕西陕西家宴一般是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以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山东山东人过年,餐桌上非常丰富,各种海鲜被摆上桌,还有将红枣蒸入馒头中做成的点心也是山东过年必吃的。
上海上海有两个旧俗,一是吃年夜饭,二是逛城隍庙。
广东广东人十分注重团圆饭,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都必须赶回家,除合家团圆外,也祈求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福建福建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远离行商。
湖北湖北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分别是全鸡、全鸭、全鱼、鱼糕、肉糕、羊糕、鱼丸、肉丸、藕丸。
四川四川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
东北年夜饭是旧时东北地区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桌上必须有鱼,代表着余钱余粮,东北地区的人们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要在除夕夜子时,也就是零点吃。
土家族海带是土家族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地区吃盐巴非常困难,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补上一道海带。在古代,海带对于土家人来说是一道美食,吃完饭后,各家人都会点上一根火柴,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欢迎大家指正,在评论区说出你家除夕夜的风俗吧。
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祭祀。
烧香丶上供品。敬天丶敬地丶敬祖先。
二是过年大餐。几天精心准备,鸡鸭鱼肉丶各种特色时蔬,大盘小碟摆满桌。
三是娱乐活动。燃放烟花礼炮丶摆柳树唱花灯丶看春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