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蟜,秦还会统一六国吗?
在我看来就算荆轲成功了,秦统一六国仍然会发生!秦统一六国固然是秦始皇个人的伟大,但这也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六世秦君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强大→东出→灭国→统一。而且秦国的强大在于它连续几代国君对于东出政策的延续,没有因为君主更迭而改变这一既定方针国策。秦始皇嬴政只是最终实现这一方针国策的人,就算没有他,也会有另外一个国君去继续执行国策,这可以从几次秦国国君更替看出来!况且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此时秦国已经灭亡了韩、赵两国,秦国的强势已经不可阻挡了,齐、楚、燕、魏四国只是在苟延残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根据古人生育时间推测,公元前227年的时候,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大概已经16岁左右,这在古代继位国君是很正常的,加上秦国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和蒙氏(蒙恬)家族支持,稳定朝政不是问题,那么等料理完后事就是燕国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因此,不说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就算成功了,秦统一六国的结果也必然还会发生,有变化的可能就是时间和顺序而已!
我是公子皇铘,请多多点赞、关注,也欢迎留言探讨交流!嬴成蛟结局?
首先,没有“嬴成蛟”这个人,只有“嬴成蟜”。
嬴成蟜结局是:逃亡到赵国,被封至“饶”。
嬴成蟜生平介绍:
嬴成蟜为秦庄襄王子楚之子,被封为长安君。
前239年,秦王嬴政命嬴成蟜率军攻打赵国,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赵。
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
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齐国的地理位置虽然很好,但是也不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要说齐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还得看以下三大关键。
一、地理位置的缺陷,周围邻居的强悍齐国靠近大海,享盐利之福。土地平旷,城池众多。而且,齐国的商业氛围都很浓重,百姓生活都很富裕,自然没有必要为了生存而战斗,所以齐国本土的人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齐国官方就组建了一支雇佣军—齐国技击,花钱来供养。齐国技击虽然战斗力不弱,表现也不俗,但相对于同时期国家,还是属于底端,而且对于国家的忠诚度不够。
齐国境内大多平原,没有天险阻隔,适合攻,而不适合守,在军事上大多是大规模兵团的野战。所以,齐国对于赵、魏等邻居都很忌惮,因为赵魏两国的军事素质极高,魏武卒和武灵铁骑可以横扫齐国军队。同时,面对南方的吴越之地,也给齐国留下了长期的阴影。春秋末期,吴国、越国先后北上争霸,而第一个开刀的便是拿齐国来祭旗。因为它们都认为齐国是中原大国,打败了它就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吴越两国的地盘直接与齐国接壤,双方边境不大安宁。吴王曾经率领吴国军队北上争霸,一仗就干掉了齐国十万军队。所以,齐国周围的邻居都不好惹。
二、命运时机不抓住,后继无人还要闭关锁国齐国虽然在齐桓公时代是中原霸主,但是齐桓公之后,齐国内政不休,宫廷事变时常发生。最终,田氏家族经过三百多年的经营,在战国初期取代了姜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虽然这是一场相对和平的不流血政变,但齐国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
因为,齐国的非田氏贵族已经被田氏统治者屠杀殆尽,这就带来了人才上的匮乏,导致了齐国后期名将名相在各国中都不出色,而且大多以田氏家族的人物为主。战国时代,田氏家族只出了田忌、孟尝君田文、田单三个有影响力的将相,君王也只有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至于其他人才,也只有孙膑和匡章。孙膑指挥的两场战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齐国最为辉煌的时刻。但随着庞涓自杀,孙膑也退隐山林。齐国之后,再无名将。
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君主有着半个世纪的霸业,在这个时代秦国都不能与之争锋,魏国被从霸主打回了原形,燕国差点被灭了国,楚国、韩国被打成了小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有志于夺取天下。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削弱最强的竞争对手—楚国、齐国。第一步就是毁掉了齐楚联盟,第二步让楚怀王客死秦国,夺取关中,第三步便是蛊惑齐国称帝,然后五国攻秦。很不幸的是,它的计划很成功。到了后期兼并战争,秦国一直麻痹齐国,收买齐国的重臣,让齐国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齐国没能称霸,秦国负有一定的责任。
在公元前284年,五国攻齐,在济西发生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野战兵团,齐国二十万大军一败涂地,随后联军迅速攻占齐国首都,齐国有七十余城沦陷,这场浩劫也成为了齐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齐国从此无力争霸天下。本来齐国可以有时间来恢复元气,可惜它经历此次浩劫之后,闭关锁国,不再参与国际大事。
比如长平之战时,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也都爱搭不理。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齐王还跑去秦国朝见,可谓是腐朽到骨子里去了。等到天下被秦国灭亡了,齐王才发现自己孤立于这个世界。想要派兵防着秦国,结果秦军从燕国奔袭,打得齐国措手不及,在相国后胜的怂恿下,投降了,结果还被活活饿死。
三、齐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其实,从齐威王时代,经过桂陵、马陵两场战争,歼灭了魏国的主力部队。就应该组织联军,直接灭掉魏国。这时候,赵国的灵武铁骑没有建起来,魏国还在刚走下坡路。东面霸权被齐国覆灭,西面秦国攻占河西河东地区。此时两线作战,除掉魏国,是再合适不过了。韩国也可以顺手灭之。
齐宣王时代,燕国又发生了内乱,齐国派出军队几乎已经灭掉燕国。当时应当顶住压力,直接占领燕国,大不了把魏国、韩国靠近秦国之地分给秦国。同时,宋康王此时也很讨人厌,齐闵王灭宋之后,不应该吃独食,应该与秦、楚分食。并联合其他两国再灭掉赵国,这样天下就是三足鼎立, 天下鹿死谁手也未待可知。
长安是谁封的?
长安是秦王嬴政分给他的的的一个乡,秦王嬴政终于统一天下,建立秦朝,昔日的秦国王城咸阳变成了秦朝的都城,这时候长安只是咸阳的一个乡聚,嬴政曾经把这块地方封给自己的弟弟成蟜。成蟜的封号就是“长安君”,这也是“长安”一名的由来。秦朝比较短命,胡亥登基之后天下渐渐乱了起来,项羽杀到咸阳城,放了把火把咸阳烧得乱糟糟,刘邦打败项羽,考虑到咸阳这个地方遭破坏太严重,而且也不怎么吉利,就选择了离咸阳很近的长安乡。
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自古皇权和相权都是一对矛盾体,二者很难达成平衡,而吕不韦与嬴政的关系更为复杂。吕不韦是秦朝丞相,更是鼎鼎大名的商人。传说他曾经师承鬼谷子,专门学习商贾之术。但是,他本来是一个商人却为何跻身成为大秦丞相呢?因为他遇见了在赵国为质的嬴异人,他决定从中捞取政治资本,最终成功地使嬴异人子楚登上王位,吕不韦也因此成为大秦相国。吕不韦在嬴政与成嬌的政治斗争中,扶持嬴政登上王位,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雄厚的基础。但是,秦始皇加冠之后,吕不韦的地位便直线下降。吕不韦先被夺取了相邦之位,而后几次三番被贬谪他乡,最终大秦相邦吕不韦看完秦始皇的书信之后,饮鸩自尽。
吕不韦原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他往来于列国之间,靠低买高卖获得利润。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子楚,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改变。嬴异人子楚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太子嬴柱的儿子,为了完成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襄王将子楚派到赵国做人质。原本,子楚的命运就在离开秦国时注定,但是这一切却因为吕不韦而改变。吕不韦认为,此时落魄的子楚,或许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机遇。与其靠贩卖赚钱,倒不如利用子楚做一次大胆的政治投资,一次惊天豪赌。
吕不韦告诉子楚,我能够广大你的门庭。子楚听罢笑着说,你先广大你自己再说。吕不韦回答说,我的门庭要在你的门庭广大之后,才能广大。子楚立即听出了弦外之音,吕不韦将自己投资子楚的计划和盘托出,二人相谈甚欢。为了稳定子楚,吕不韦甚至将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子楚,以此来获得子楚的信任。吕不韦为了这次惊天豪赌,几乎拿出了自己经商多年的家当,前往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太子嬴柱的夫人,但是华阳夫人身后无子,因此,华阳夫人就成为了吕不韦投资子楚的突破口。
吕不韦重金求见华阳夫人,向华阳夫人晓明利害,劝他过继子楚为子。华阳夫人是一个极其精明的人,她立马明白了吕不韦的意图。华阳夫人也在暗自打着自己的算盘,眼下自己膝下无子,日后必然屈居人下。若是能够扶持落魄的子楚为子,子楚必然听命于她,再让他迎娶自己的楚国侄女,这样的话朝政大权自然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一拍即合,双方为了自己的目的,展开了一场合作。
华阳夫人于是过继子楚为自己的儿子,子楚的身价顿时上升,他自然而然的成为太子嬴柱的继承人。 秦昭襄王死后,太子嬴柱即位仅三天就去世。于是,子楚便在华阳夫人的支持下登上王位,并顺利迎娶华阳夫人的楚国侄女。此时,华阳夫人的目的已经达成,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便因为目的的不同而走上了对立面。吕不韦希望子楚能够立赵姬为后,这样的话,子楚便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于是,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便展开了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吕不韦胜出。吕不韦利用攻打周王室的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成为大秦相国。秦庄王子楚去世后,吕不韦利用自己的权势,成功扶持赵姬之子嬴政登上王位。
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王位之后,朝廷大权完全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年轻的嬴政几乎没有任何权利,他几乎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吕不韦的管教。吕不韦利用自己相国的地位,以及秦王老师的威望,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党羽。此时的吕不韦,权势达到鼎盛时期。吕不韦利用自己相国得身份,和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长期暧昧不清。随着嬴政的长大,吕不韦害怕自己与赵姬的情事会被嬴政发现,于是他将假太监嫪毐送进宫服侍太后。嫪毐不仅色胆包天,而且极具野心,他与赵太后长期在后宫之中暧昧不清,甚至和太后生下了私生子。这一切,嬴政怎么会不知道呢?但是此时的嬴政并没有进行加冠礼,秦国大权完全掌握在丞相吕不韦手中,此时的秦王嬴政只能选择忍。
在隐忍不发中,嬴政压抑了无数的怒火,他只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亲政,为秦国铲除嫪毐。 秦王苦苦等到了21岁,才在秦国旧都雍城举行加冠之礼。另一方面,嫪毐害怕秦王加冠亲政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暗中筹划着一场巨大的阴谋。嫪毐利用与赵太后的关系,假借赵太后的印信,私自调兵遣将攻打咸阳宫,发动了叛乱。消息传到雍城,嬴政积压了好多年的怒火,在刹那间爆发。嬴政发出了针对嫪毐的通缉令,谁能够捉拿嫪毐就能够加官进爵,谁能够打败叛军,就能够取得巨额赏金。
秦王命令昌平君和昌文君率领秦军讨伐嫪毐,战于咸阳。嫪毐叛乱最终被平息,嫪毐被车裂而死,并夷三族。但是,嫪毐虽死,秦王嬴政积压多年的怒火,并未因此而平息。“嫪毐案”剑锋直指秦相吕不韦和赵太后。于是,秦王嬴政针对他们展开了斗争。 嬴政发配了自己的母亲,将赵姬囚禁在雍城,并发誓再也不相见。另一方面,嬴政针对吕不韦的斗争也在悄然进行。
嬴政亲政之后,吕不韦的权势依旧浩大。朝廷之中,众臣多以吕不韦马首是瞻,天下才子多拜于吕不韦门下,这对嬴政的王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吕不韦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又想继续获得对嬴政的管教权,于是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涵盖了当时社会很多门派的学问,是吕不韦为嬴政所编。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劝谏嬴政该怎样治理国家。吕不韦还在咸阳城内悬赏重金,希望有人能够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
一方面,《吕氏春秋》确实行文考究,难以改动,另一方面,人们忌惮吕不韦的权势,也没有人真正敢改。于是,一字千金的故事便传开。 这极大地惹恼了嬴政,因为嬴政看到了吕不韦的权势之大,让天下士子都围着他转。另一方面,嬴政认为,《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为了重新获得对自己的管教权而编撰的,这极大地威胁着嬴政想要亲政的抱负。
公元前23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即位后的第十年,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吕不韦的政治生涯从此结束。因为吕不韦对秦庄王和嬴政的即位都有很大的功劳,而且吕不韦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嬴政不忍杀掉吕不韦,只能将他封到河南洛阳。 但是,吕不韦的政治生涯虽然结束,但是吕不韦在社会上的声望依旧不减当年。吕不韦离开咸阳时,咸阳城中的士子、官员送行的人络绎不绝,给足了吕不韦面子,同时也相当于狠狠地打了嬴政一个耳光。
吕不韦受封洛阳之后,仍然以相邦和仲父的地位自居,当地官员上任之时都得拜访吕不韦。洛阳士子以及门下客卿纷纷表达对吕不韦的崇敬,以及对他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愤恨,秦始皇的王权收到了严重的挑战。秦王嬴政一怒之下,书信一封发配吕不韦去偏远的蜀地,信中说道:“你对秦国有何贡献呢?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
嬴政的这封信,可谓给了吕不韦重重一击。信中全盘否定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以刻薄的语气质问吕不韦。这对吕不韦产生了深深地打击,吕不韦知道,自己辛苦一生所做的贡献居然被嬴政完全否定,怎能不难受呢?吕不韦知道,就算自己身处蜀地,也消除不了秦王对自己的猜忌和憎恨,最终难免一死。罢了!罢了!倒不如自取痛快,鸩酒一杯,了却了今生封侯拜相的美梦!
大秦赋齐国丞相扮演者?
1、丞相李斯是由演员李乃文饰演的。
2、剧情简介:
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与继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继离世,秦国朝堂陡然出现嫡庶之争。大富商吕不韦阳谋篡国,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嬴异人上位,长公子嬴傒恨别咸阳,政乱平定。秦国征伐六国,渐有一统天下之势,惟有与宿敌赵国之间的交战,败绩频仍,且将星凋零,民苦国累,秦赵结仇愈深。王子嬴政与母亲赵姬返回秦国之后,在仲父吕不韦的训教下,母后的呵护下,显现王者之尊。为了儿子的王位,赵姬与吕不韦联手,打压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派系势力。而嬴政用王弟成蟜之血,洗清通向王位的道路。污秽内宫的嫪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国之念;嬴政利用吕不韦、宗室嬴傒,铁腕涤荡嫪毐之乱。动乱平息,嬴政再无情驱逐母后赵姬,贬相国吕不韦。至此,嬴政揽政于手,主国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