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正如汉语来自于甲骨文象形字?
首先纠正个错误,汉语不是来自于甲骨文象形字,在有甲骨文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语言。题主应该是想说中文来自甲骨文象形字。
“语言”和“文字”要分开看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语”代表语言,“文”代表文字,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语言是我们用嘴发出来的声音,是“听”和“说”的内容。汉族人的语言叫汉语,但汉语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因为汉语内部还存在差别较大的方言。比如,广东话、闽南话这样的大方言,以及河南话、东北话这样的小方言。所以严格意义上,不存在“讲汉语”这种说法,要精确到具体的方言,比如“讲普通话”,“讲粤语”。但由于普通话的特殊地位,在一些场合它可以代表汉语。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读”和“写”的内容。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叫中文,中文又分简体中文和正体中文。(日本人也用汉字,书写日语的汉字虽然也姓“汉”,但它不是中文,而是日文。)在中国大陆,“中文”一般指的是用来书写普通话的简体中文。文字和语言是不同的概念,所以严格意义上不存在“说中文”和“写汉语”的说法,但很多人习惯这么讲。
正如汉语的“语言”和“文字”的区别,英语也有“语言”和“文字”。只不过英语的文字是表音的,落在纸上还是这个东西,所以在英语中并不太区分语言和文字,都用English来表示了。题主问“英语”是怎么来的,八成是想问书写英语拉丁文字是怎么来的,我下面把英语语言和文字的来历都简单叨咕一下。
英语语言的来历大部分的欧洲语言和印度、伊朗等亚洲国家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事实上,遗传学研究证明,这些人拥有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距今6000年前生活在高加索一带的原始印欧人。原始印欧人不断扩张、分化为很多民族,其中就有建立希腊文明的希腊人,建立罗马文明的拉丁人,英、德的祖先日耳曼人,印度、伊朗人的祖先雅利安人等等。
日耳曼人的一支,也就是安格鲁萨克逊人,把自己的语言带到了不列颠群岛。因为希腊和罗马都是欧洲相对较早的文明,所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中有很来自多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汇。比如philosophy,就是一个典型的希腊词(ph典型希腊语音素),直译过来就是“爱智慧”。
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大量法语词涌入英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动物和它们的肉在英语中不一样的原因,英语词汇称呼动物,法语词汇称呼肉。法语是地道的拉丁语族语言,导致目前英语相对于亲兄弟德语而言,有大量拉丁语词汇。后来英国人造新词基本不使用日耳曼词,而是使用拉丁词,可能在他们看来拉丁词比较高端吧。就像日本人明治时期造的新词,基本都使用汉字,而不是直接音译或用日语固有词。英国人这么一搞,英语词汇就增加不少,给学习英语的各国少年徒增烦恼。但与此同时,英语的语法被大幅度简化,相当于上帝又给学英语的孩子开了一扇迷你窗。
英语文字的来历现在开始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偷笑)。英语使用的是拉丁字母,是一种表音文字。全世界除了中日朝韩的文字以外,其余的文字都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腓尼基字母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表。
腓尼基字母本身也是象形的,比如第四个字母(一个三角形),就是一个门的形状。而这个字母的名字“Dalet”,在腓尼基的语言中就是门的意思。因为“Dalet”的首音是“D”,所以就用这个字母表示所有“D”音。希腊字母中的“Δδ”和英语字母中的“Dd”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22个象形字母表示22个辅音,这样就可以拼写腓尼基语言中的全部单词。
希腊人是欧洲最早进入文明的民族。希腊人的祖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入了表示元音的字母,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希腊字母表。加入元音因素,就意味着看到一个单词更容易把它读出来。后来罗马人取代希腊,建立罗马帝国,他们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改编出一套拉丁字母表,用来书写拉丁文。拉丁字母不但在形状上异于希腊字母,由于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语音差别,个别字母也做了增减。比如希腊字母中的 “Σσ” 演变成 “Ss” , “Θθ” 消失, “Υυ” 分化出 “Yy,Uu,Vv,Ww” 。除拉丁字母外,以俄语字母为代表的西里尔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演变而来的。
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入主中原”,在文字上也借用了当时文化程度远高于他们的罗马人的字母。罗马人的拉丁书写系统相对完善,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的发音。所以目前日耳曼语族和拉丁语族的语言均采用罗马字母书写,包括英语。字母的形状完全相同,除了少数字母的上边或下边会出现不同的标记符号。
总结简单地总结英语的来历。语言方面,它是原始印欧语的一支——日耳曼语分化而来,历史上严重受拉丁语族的法语影响。词汇上有大量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汇,语法相对于其它日耳曼语言高度简化。文字方面是最早的腓尼基字母,经希腊字母演变为罗马字母,英语完全照搬罗马字母。
浚字的由来?
“浚”,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jùn,xùn,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浚”的基本含义为疏通,挖深,如疏浚、浚河;引申含义为深,如浚哲;掘取,榨取。
此外,“浚”还表示地名,浚县,在中国河南省。在日常使用中,“浚”也常做形容词,表示急,如浚恒、浚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浚
仓颉码
eice
部首笔画
3笔
部外笔画
7笔
注音
ㄐㄩㄣˋ、ㄒㄩㄣˋ
字源由来
“浚”,初见于说文时代,“浚”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的官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20世纪初,国民政府在推行国家统一语言方面加大了力度,普通话这个概念开始被提出并逐渐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开始被广泛推广和普及,成为了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
汉语中有哪些外来的词语?
今天汉语(主要是北方话),这些词汇都是来自波斯语,括号为注释中文意思:属霉(倒霉)、猫腻(隐匿)、狮子、大拿(知道)、皮牙子(洋葱)、婆罗(抓饭)、馕(面包或饼)、克里马察(麻利)、麻食(小吃)、马斯达吉(香料乳香)、古剌卜(玫瑰水)、阿拉吉(酿酒技术)、阿鲁(杏)、打鲁(药)、阿石(粥)、捨尔别(酒)、巴巴(祖父)、娜娜(祖母)、热瓦普(琵琶)、尼尔麦提(食物)、阿斯马尼(天空)、阿卜(水)、俺姑儿(葡萄)、阿纳尔(石榴)、安珍儿(无花果)、虎儿妈(椰枣)、那合豆(鹰嘴豆)、孜然、祖母绿(上等绿松石)、木额(鸡)、嘎子(鹅)、乌苏里(洗澡)等,以上这些常用生活中外来词都是出自明代波斯语语言著作《回回馆译语》,音译为塔吉克语发音。
例如:古代带“番/胡/西”等物产都是来自中亚大月氏(粟特)特产,今天统一叫波斯特产。
汉字音标的由来?
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这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另外,在明末清初,我国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达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之后,在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即如今使用的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胡同儿的普通话读音语音?
[hú tòng]。
胡同,也叫“里弄(lòng)”“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
胡同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苏州称为“巷弄”。

由来:
1、水井:在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中,水井一词的发音与胡同非常接近,在历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了胡同一词。但是有相关学者不赞同此观点。
2、元朝时遗留的名称:蒙古语将城镇称为“浩特”,蒙古人建元朝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来“浩特”演化为“火弄”或“弄通”,进而演化成今日的“胡同”和“弄堂”。
3、胡人大同:认为胡同一词是元朝时政治口号“胡人大统”的简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