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辽宁习俗?
中秋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除吃月饼外,有些地区还有自己的应节食品,以增添节日气氛。比如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
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父母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在江苏东台一带,每逢中秋节,则以藕横断为饼,包以碎肉,敷以小麦屑,入油锅炸熟,谓之藕饼。俗称“荷花”,寓意和睦团圆。
乞巧节和中秋节在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即“七夕”,被称为乞巧节,旧时,这天晚上,姑娘们聚在一起,在院中摆好桌子,放上瓜果,朝天祭拜,各自拿出彩色丝线来穿针乞巧,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上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我国的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季过半,因此名为中秋节。中秋时节,天气晴朗,云雾稀少,月亮又大又圆,是一年中赏月的最佳时节,因此我国自古就有中秋拜月、赏月的习俗。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美食,其最早是拜月的祭品,后来,吃月饼逐渐成为了一种食俗。望月思故乡,中秋节也是一个庆团圆、盼团圆的节日。关于中秋节习俗非常简单?
说到中秋节
大家都会想到
赏月、猜灯谜、看灯花
还要合家团聚一起吃月饼
但传统中秋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夕月
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苹果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赏月。中秋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
中秋节习俗10点?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中秋节有十大传统习俗:
1.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2.吃月饼
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6.玩儿兔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8.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中秋节时间习俗?
吃各种口味的月饼,一家人一起赏月,寓意团团圆圆
中秋各个朝代的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此节,在两汉时即已初具雏形,其时在立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咏月等俗。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