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在医院陪床遇到的哪些奇葩人和事?
几年前,我婆婆生病住院,我正好放假,去全程陪床了几天。我见识了一个奇葩家属的奇葩事。
病房里有三张病床,我婆婆,还有两个是老头子,好像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入院的。
婆婆是三床。2床住的是一个80多岁的老大爷,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三个儿子轮流来陪护,每人一天。
老人的大儿子据说是一个物业公司的经理,来陪护时那叫一个忙啊,可能国家总理都抵不上他。
1、电话不断。开始那巨大的电话铃声响起,吓得我婆婆和1床的病人一跳,因为都是心脑血管病人,血压心脏都不好,这样惊吓几次恐怕血压都升高了很多。
看他大着嗓门讲了很久的电话,我在他刚刚挂断电话的时候,就礼貌地提醒他,请他进病房后把手机调成震动或静音模式,接听电话最好出病房,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好在他虚心接受了我的意见,立即将手机调成震动模式,接听电话也尽量去厕所或走廊。
可他电话实在太多,这样就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他父亲的病床前,几次药水完了都是我帮他叫的护士,他父亲要上厕所也是1床的家属(男的)帮忙举着药水扶去厕所的。
他接听完电话之后回到病房,歉意地对我和1床的家属说他太忙了,他现在管理着两三个物业公司,对他的行为打扰到我们表示道歉,同时对我们帮忙照顾他父亲的举动表示感谢。
我们说没什么,同一个病房的病友,互相帮忙也是举手之劳的事。
2、不给自己父亲买吃的,让老人挨饿就餐时间到了,我去楼下餐厅给婆婆买饭回来见他还没买吃的,就叫他赶紧去买,完了就没有了。
他问他父亲饿不饿,想吃什么?
老人说自己胃不舒服,不饿,于是他就自己下楼去吃饭了,吃完了饭空着手回到病房。
我问他怎么不给他父亲买吃的,他说他父亲不饿,不想吃东西。
我很无语,老人家胃口不好,不舒服,但也不能不吃东西啊。
但这是别人的家事,我一个外人不好说什么。
3、夜晚老人饿了,叫他兑奶粉,他报怨老人吵醒他。晚上,老人可能是饿得不行,就叫醒他熟睡的儿子,叫他给自己兑点奶粉喝。他怒气冲天地起来,用老人水杯里的冷开水再加了点热开水兑了奶粉。
老人一喝说是冷的,要求兑热一点,自己胃不好。他当即骂老人:“你还要求多呢,你自己晚上可以起来自己兑奶粉撒,我守了你一天一夜,本来就很辛苦,晚上又被你这样吵醒,明天我上班哪里有精神嘛!”
老人无奈只得将就着喝冷的牛奶,自己从床头柜里摸出来两块饼干和着吃了。
第二天,是老人的小儿子来的,小儿子给老人做了很多好吃的饭菜,老人吃得很开心,说昨天自己饿了一天,大儿子没给自己吃东西。
小儿子气得不行,但也无可奈何。只得表示以后轮到自己来医院陪护时多给老人带些吃的来。
我问这小儿子:“你不能多来陪老人几天吗?”
他回答我,他住得远,又要上班,该自己来的这一天都是请假来的,请假要扣双倍的工资。他还说他家里条件不太好,大哥二哥比他都好,大哥其实早就退休了,只不过现在还在外面做事,不像他这样请假还得扣工资。
4、陪护病人溜号过了两天又是老人的大儿子轮值。他早上一来病房就急忙对老人和我说他要外出开会,说老人这几天已经可以生活自理了,就丢下50元钱给我,叫我帮他父亲买三餐饭。
我很是无语,只得帮老人买了三顿饭,还是最便宜的,因为医院的饭菜价格不便宜。
老人上厕所手脚不方便,加上还在输液,每次都是1床家属帮忙,我帮着看他的药水输完没有,输完液及时叫护士。
我们戏称,老人的陪护工作其实都是我和1床家属做的。
5、称病彻底不来陪护过两天又该老人的大儿子来陪护了,这次他根本没有现身,只是给老人打来电话说他咳嗽,也去住院了,叫老人另外两个儿子帮他陪护照顾老人。
老人的小儿子知道后,只得自己多请了几天假,陪护老爷子,直到老人出院。
期间,老人和他的小儿子给我们吐槽了很多他大儿子的事,说他精明过人,从来都不会吃亏,永远都偷奸耍滑,对任何人都是嘴上说得很好,信他的嘴不如信世上有鬼。
老人说自己有退休工资,手里有点钱,还有一套房子,所以大儿子看在钱的份上还偶尔来医院看看,否则,他眼里早就六亲不认了。
对老人的大儿子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据说他也有一个儿子,对这样的人,不知道他老了需要儿子照顾的时候,他的儿子会怎么对待他?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习俗?
端午佳节要吃什么?当然要吃五黄了!
端午佳节不仅仅要吃大家都了解的粽子,还有一些特殊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以前或者说现在有些地区,都算的上是一个习俗,叫做“五黄”。
那这些“五黄”分别是指代什么呢?为什么要吃这些呢?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吧!
一、雄黄酒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新白娘子传奇》吧!这部剧也算是一个经典了,剧中就说过端午佳节要吃五黄,其中一项便是“雄黄酒”了,一度成为杭州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了,能够杀毒驱虫,蛇最怕雄黄了,而且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原形的!
二、鸭蛋“黄”这是年年端午桌上的必备菜了,这我感觉没什么特殊的说法,应该是凑的“五黄”,比较好听,因为平常时候大家也都常爱吃咸鸭蛋。
三、黄鳝名副其实的一道菜,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五月黄鳝塞人参”,当然指的是农历,这时候是黄鳝成长的旺期,肉多鲜美,比较大补的哦!
四、黄鱼炸黄鱼也算是我爱吃的一道菜之一了,和黄鳝同样,这时候也是黄鱼繁殖产卵的时候,肉质细腻肥美,炸出来或煮出来的味道非常香,确实很诱人。
五、黄瓜说多了荤菜,来个素的刮刮油吧!黄瓜也成为了“五黄”之一,它的作用不用多说,正是它大量上市的时候,清热去火,口感脆嫩,恰好符合这初夏的气氛。
民间大概的“五黄”就是这些了,这也是过去的习俗传统,现在也并不是说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个雄黄酒,有微毒性,不适合大众,也很少食用了,大家了解了解就可以了。
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可以留言评论哦!想要了解更多农村知识,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支持一下吧!那年今日|历史上的1月7日发生过什么大事?
介绍几位1月7日逝世和出生的将军,他们是: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大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王树声,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1907年1月7日,开国中将肖新槐出生,他是湖南省宜章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1929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年8月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
△解放军中将徐春阳,1925年1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峪南村,1936后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济南市区政治部代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4年7月7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0岁。
农村丧事过七的风俗是咋回事?
在农村人去世后,不仅要在家里设灵堂进行各种祭奠活动,就是举行完葬礼,入土为安后,还要过七,过祭日。那为什么还要过七,过祭日呢?原来这里边是有讲究的。
过七就是从逝者去世的当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七,直到满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逢七必须到坟上去烧纸,三七、五七、七七更为隆重。祭日用现代的词来说就是逝世纪念日,每年到这一天,都要到坟上去祭奠,持续三年。这与人们常说的三魂七魄有关。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三魂七魄组成的,魂是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是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三魂是指胎光、爽灵、幽精。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 二名爽灵,阴气之变,属于五行; 三名幽精,阴气之杂,属于地。三魂可以理解为天地人。
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绪。
人去世了,是三魂七魄所依附的载体没了,可是三魂七魄还没有离去,并没有离开这个家,据说是每七天有一魄才离开,每一年有一魂才会离开,所以要过七,每七天送一魄,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把七魄送完。一年送一魂,三年送完。这样去世的人才能完全的离开,连形体带魂魄去到天堂。这也是人们过七,过祭日,守孝三年的由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去世后,要经过阴间的七关才能到达天堂,这七道关卡都有鬼怪值班,你不给他点好处他不让你通过,失去的亲人要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受些苦难。所以每七天就去给逝去的亲人送些纸钱,好让他们去打点打点那些贪婪的鬼怪,早日去往天堂。
实际上这都是人们对逝去亲人们的思念,一种祭奠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不能总在悲痛中过日子,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通过一系列的祭奠以后,把对亲人的怀念变成前行的动力,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七组词造句一年级简单?
1、众人七手八脚地把伤员抬上了担架。
2、大家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新桌椅搬进了教室。
3、同学们七手八脚,很快就把操场上的雪打扫干净了。
4、一卡车的救济品才运到,就被灾民七手八脚地搬个精光。
5、洪水涨得太快,只见居民七手八脚地忙着搬家具到高处。
6、张院长一来,我们就七手八脚的忙碌了起来。
7、一声令下,他们七手八脚,把东西搬到救生艇上去了。
8、大家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院子打扫干净了。
中国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中国那么大,喜欢啥数字的人都不会少,不过话说数字“七”确实是很神奇的。比如今天是星期“七”,刚好看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今天5.2,加起来刚好7,这种巧合就很神奇。
那么“七“到底有多神奇呢?每周是七天,彩虹是七色,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光是七色的,上帝造物是七天,简谱是七个音符,人有七窍,还有七政、七仙女、北斗七星、七级浮屠等等,可见“七”这个数字不简单。现实中关于七的神奇还有很多,这些很多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1.逢七必变。俗话把“七”与变化紧密联系,中国俗语有“逢七必变”之说,而变化的化字右边也是“七”。十天干中“庚”排序为第七,庚通“更”,有变更、变革的意思。
2.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位永远和第七位相冲。所以用干支历法纪时,每个地支都是隔六遇七相冲,如子在地支序数是一,午在地支是七,子和午隔六位,子午冲。而每个天干和后边第七位天干相遇也是相冲或相克。在五行理论框架下逢冲必动,动则生变,所以说很多事情往往过六天到第七天会有变化。
3.一年12个月,一天12时辰,七意味着过半,意味着转变。如果前六个月是上半年则第七个月就是下半年;如果前六个时辰是白天,则第七个时辰就代表夜晚。用中国传统的阴阳观点看,七就是阴阳转换的节点,所以“七”也是事情要发生变化的象征。
4.从《易经》的观点看七也意味着变化。易经64卦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所以到第七爻必然会引发变化,而且“七”爻经常意味着质的变化,因为“六”已经到了一个卦的顶点,物极必反,所以易经中有“七日来复“之说。
上面种种都说明了“七”的神奇之处,“七”在中国文化中确实很神奇,但实际上神奇背后是人们对自然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真正去了解它就会发现并不神奇。那么为什么牛郎、织女要七夕相会呢?
最后,“七”在很多人眼里或许是神奇的,但被不被人喜欢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七”很神奇就要求人人都喜欢。关于神奇的“七“,朋友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呢?(我是三甲,欢迎大家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