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改什么?
“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底,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党从1953年起,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把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变为公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三大改造的精神?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对什么的改造是三大改造之首?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中列为首位。主要办法是通过自愿和互利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三大改造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和组成部分。它于1953年党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被完整系统地提出: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中国的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哪三个方面?
三大改造指的是建国后,由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
试论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过程?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如收购产品、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第二阶段是实行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第三阶段是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到哪一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谓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