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沆砀,关于雾凇的诗句?
1、《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2、《残腊》宋代:韩琦 原文: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译文:雾凇把树林装点成瑶林,这里的绿草都被埋住了所以没有羊在这里休息。要知道还是城酝的好,终会见到春天再次来到。
3、《寒夕》明代:杨慎 原文: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
湖景亭看雪译文?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为: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全文可翻译为: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上下一白是什么意思?
意思:(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出自晚明文学家、史学家张岱的散文《湖心亭看雪》。
声声俱绝的意思?
声声俱绝应该是: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意思是: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出处节选《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话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雾凇沆砀是哪一篇课文?
雾凇沆砀,是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句子,意思是指冰花一片弥漫。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a)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ing)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什么地飞驰填恰当的词语?
疾速地飞驰。
例文:暑伏燥热的一天下午,我来到滑冰场里。冰面犹如一块巨大的乳白色的奶糖,又像是一面平整光滑的璧玉。冰场周围立满了玻璃,形成一道屏障,巨大的内外温差使得玻璃上布满了水珠。冰场上方弥漫着白汽,仿佛张岱在湖心亭看到的“雾凇沆砀”的景象。白雾之中,人们肆意地飞旋舞动着,仿佛一只只天鹅畅游在碧湖之中,又似一条条锦鲤在湖面跳跃。滑得好的人做到了人冰合一,在冰面上疾速地飞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