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公民的国家意识分为几个层面?
一是公民的主体意识,即公民作为国家主人和社会主体的意识。公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自觉关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荣誉和安全。
二是公民的权利意识,即公民对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某种行为合法性的意识,以及对他人合法权利的尊重。
三是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意识,即公民必须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的意识。
四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即公民要有尊重法律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公民不仅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且要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
五是公民的道德意识,即公民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必须具有的道德规范意识。公民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
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
1.参与意识
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2.监督意识
公民的监督意识正是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所在。
3.责任意识
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而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纳税)
4.法律意识——规则意识
由于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意志,所以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公民还必须有规则意识,即依据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决定这些规则都是公民共同合意的结果,或是通过国家予以确认,或者是通过习俗加以强化
合格的小公民应该具有哪些意识?
小公民,参加环保活动,可以增加以下意识:
1、环保意识。环保意识要从小培养,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热爱环境,保护地球我们唯一的人类家园。
2、社会公德意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中就包含了保护环境的要求。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品德和意识。
3、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公民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比如积极参与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可以锻炼小公民与人沟通能力,了解公益活动对人民群众的意义,提高自我修养,培养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
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公民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该树立和培育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公民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如何培养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
1.重视课堂教育
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教育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剩余价值论,但对马克思主义的公民观的教育很少甚至没有。应该对两课教育进行改革。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课程,因此,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教育就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尤其是与“两课”教学相结合。“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两课”教学中应该突出世界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课和法律基础课,包含了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例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其中突出世界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和世界公民素质的提高,力求把大学生培养成“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21世纪合格世界公民。培养大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树立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理念,培养关心人类文明、认知国外文化的能力;培养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培养关心地球、友爱合作的国际态度以及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活动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知行脱节的现象,高校应在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育环
1/2页
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应多种多样,如在法律教学中,举办模拟法庭、组织庭审旁听等,这可使大学生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共同攻克能源、碳减排、台风、地震等全球性重大问题,鼓励学生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勇挑重担,扮演角色,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世界公民意识。
3.优化文化环境
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有利于世界公民意识培养的良好氛围。例如大学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培育学生包容多元文化的胸怀和跨文化学习研究的能力。大学可以多开设一些跨文化的课程,融入跨学科、跨文化的教育理念,在课程中大量引入国外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师生互派,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
我们要科学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要改变,所以,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更要努力争取去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不只关心自己的社区和国家,也关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关注世界上不平等的情况,了解不公义和贫穷的成因,亦愿意承担责任,身体力行挑战贫穷与不公义。而,我们作为学子,正如我们学校在语言领域中承担起来的不同民族间交流交融枢纽的荣耀一般,我们也应该有一种为世界和平,世界的利益做贡献的觉悟,拥有别人所未发现的全球观、大局观。
作为合格小公民应该有什么意识?
首先要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尊老爱幼,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争当优秀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