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乔家大院是清朝哪个皇帝?
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
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
从始建到建成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清朝后期的皇帝年号?
1、永琰,年号:嘉庆 、
2、绵宁,年号:道光;
3、奕詝,年号:咸丰;
4、载淳,年号:同治;
5、载湉,年号:光绪;
6、溥仪,年号:宣统。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年号:嘉庆;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朝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1782~1850)。年号:道光;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
清文宗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50~1861在位)。年号:咸丰;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年号:同治;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年号:光绪;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清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年号:宣统、大同、康德。
溥仪1924年才被逼迫迁出紫禁城?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宣统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任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在即将三岁的时候登基,在这懵懂的年纪里就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可是仅仅过了三年,国内就爆发了著名的武昌起义,很快整个国家就都开始动荡不安。到了1912年,经过多次的南北议和,随后当时的裕隆皇太后以自己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清王朝也正式走向了终结。
细心的人会发现,虽然清王朝在1912年就灭亡了,可是作为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却依然住在紫禁城中,宫内继续沿用了宣统的纪年,甚至依然设立了宗人府、内务府、慎刑司等机构。直到1924年溥仪等人才被迫搬离紫禁城。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当时清朝当权者和孙中山、袁世凯等人达成的协议。这个协议要求溥仪退位,但同时允许溥仪等清朝皇室在退位后依然可以暂居紫禁城,允许使用清朝皇帝纪年方式,并要求国民政府给与清朝皇室君主礼仪的待遇,每年还要提供400万两的费用供皇室日常开支等等。虽然这样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同时也留下了革命不彻底的后遗症。
溥仪在退位后,虽然国内斗争都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了,可是他们在宫内住的也并不消停。因为他们的安稳生活,是建立在国民政府之前的承诺之上的,而这个主动权并不在溥仪等人这里。另外除了国民政府,想打溥仪主意的势力其实也并不少。1914年,国民政府就提出了议案,除了削减皇室特权之外,还要求皇室使用民国纪年。到了1917年,清朝遗臣张勋又借着调解“府院之争”的机会,成功发动了清朝复辟的行动,让溥仪短短的又做了十一天皇帝。最后在1924年,来了个无视当初国民政府承诺的西北军阀冯玉祥,派人将溥仪他们赶出了紫禁城,这才结束了溥仪等人十数年的紫禁城生活。
其实不谈溥仪的功过,但他懵懂时期莫名其妙的成了末代皇帝。后来又是各种身不由己,虽然身在皇宫,却活出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后面为了恢复皇室荣光,居然还去当汉奸,做了傀儡皇帝,但最后成为中国的罪人,又关在监狱里十数年为自己的行为赎罪。1959年大赦以后,才真正过上了安稳的日子。纵观他的一生,其实这位末代皇帝,活的挺悲催的。
还有清朝皇帝的后人吗?
要说清朝的皇帝,已经没有后人了,因为末代皇帝溥仪一生都没有生育。
他患有不育症。这是连周总理都知道的事实。但如果说清朝的皇族,那后人就很多了,离溥仪最近的一支就是他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和爱新觉罗·溥任的后人了。溥杰只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儿是中日混血,唉。。)溥任的长子就是金毓嶂。次子金毓峑在北京某大学任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三子金毓岚是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古玩收藏家。还有现在影视界的一颗新星:爱新觉罗·启星,也是皇族后裔,但没有说明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哪一支后裔,大概不是很有名的皇族成员吧。
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当皇帝呢?
清朝的摄政王,无非就是多尔衮和载沣两位。
多尔衮是清朝入关时期的摄政王,可以说大一统的清朝就是这位老兄奠定的基础。
载沣则是清朝灭亡前的摄政王,由于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所以清朝就这么没了。
一个开启了帝国的宏图大业,一个结束了帝国的宏图大业。虽说都是摄政王,可是这两位的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
有人问,既然他们可以直接取代皇帝执政,为啥不自己做皇帝呢?这个主要还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
一.清朝初期,属于贵族集体统治形式。清朝和其他王朝一样,大多数时间,还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尤其是康雍乾时代,清朝的皇帝权力达到了巅峰。
可是我们要知道,清朝初期并不是这么个情况。早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的时候,设立了八旗制度,其中八旗旗主王爷们,是有参政议政权力的!
尤其是努尔哈赤旗下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他们每一个都是说得上话的人。所以说当时治理后金汗国,是大家一起说了算,以努尔哈赤为主。
等到皇太极登基以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和皇太极并排坐着,一起处理政务的,他们被称为“四尊佛”。
皇太极心里很不爽啊,但是这是女真人的传统,你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于是皇太极便开始扶持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让他们立下战功,与前面这三个人分庭抗礼。这样一来皇太极就能做到一家独大了。
因此即使到了皇太极建立清朝时,清朝依旧是贵族集团一起统治的状态,皇太极依旧需要看各路王爷们的脸色行事。
连皇太极都这么干,你说多尔衮执政以后,能做到一家独大吗?当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即使多尔衮有当皇帝的想法,也必须要问问清朝其他贵族领袖们的意见。
代善、莽古尔泰是多尔衮的哥哥,他们肯定不服气多尔衮上台。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他也想做皇帝,自然也不愿多尔衮上台。索尼、鳌拜等两黄旗的人,是积极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的,所以也不愿多尔衮上台。多尔衮光靠多铎和阿济格两个兄弟的力量,就想强行把自己弄上皇位,这恐怕有点困难吧?就算能办到这件事,也会落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二、多尔衮还是顾全大局的。其实多尔衮至少有三次可以登上皇位,可惜他全都一一错过了。
第一次,努尔哈赤很喜欢多尔衮,一度打算让多尔衮继承汗位。可惜四大贝勒权力太大,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使得多尔衮失去了这次继位的机会。第二次,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多尔衮完全有资格争夺汗位。他手里有三旗兵马,而且在军中地位很高,可惜豪格跟他争夺皇位,结果多尔衮放弃了内斗。第三次,顺治入主京城,多尔衮带领清兵入关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一统的清朝。所以多尔衮完全可以取代顺治继位,可惜他还是放弃了。这三次机会中,最可惜的就是第二次机会,多尔衮权势滔天,战功卓著,又是努尔哈赤最中意的儿子,完全有资格继位。
但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也有资格继位,所以双方剑拔弩张,差点儿就内讧了。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选择顾全大局,为了清朝的将来,他放弃了皇位。当然,豪格也没夺走皇位。
我觉得身为摄政王,多尔衮是非常称职的。这个人有野心,有计谋,而且足够勇敢,还知道顾全大局,是个堪当大任的人。清朝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就是因为有这位摄政王的领导。
三、载沣这位摄政王,档次就差太多了。同样是摄政王,载沣为何也没有选择做皇帝呢?他儿子溥仪做皇帝的时候,才不过3岁。他身为摄政王,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啊!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载沣的能力太差劲了。当初慈禧去世以后,曾经让他统领全局,担任摄政王,其实就是清朝的一把手了。
可是这位老兄压根就不是袁世凯的对手,他面对南方的革命党,连个部队都调动不了。能调动的都是些游手好闲的垃圾军队。
载沣的实力注定了他无法称帝,甚至连摄政王都当不好。在袁世凯的威逼之下,载沣这位摄政王,放弃了手里的权力,袁世凯一下子变成了清朝实际上的掌权者。
结果我们都知道,清帝退位就是老袁一手策划的。载沣当时只能闲居在家里干瞪眼,除了看戏,他还能干啥呢?你说这样的人能取而代之成为皇帝吗?
四、载沣打心眼里也不想接这个烂摊子。其实载沣长大以后,就意识到了一点,自己的哥哥光绪皇帝实在是太窝囊了。光绪什么都做不了主,政权都在慈禧集团手里。他深知作为一个皇帝的无奈,自己又何必被架在火堆上烤呢?
再说了,当时清朝是怎么个状况,其他人不清楚,身处中枢的载沣咋可能不清楚呢?已经到了腐朽至极的地步了,这个时候载沣如果接班,难道就不怕成为亡国之君?
这个锅他可不想背,自己还想留点颜面去见自己的老祖宗呢!其实这种情况,也证明了载沣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但凡稍微有点能力,载沣也不该让自己的儿子来做亡国之君。
总结:万事讲究名正言顺。皇位一般来说,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兄弟,这也是历史上的铁律。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或许还可能传给兄弟。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例外。
因此皇太极的皇位,自然应该由皇太极的儿子继承,多尔衮已经错过了最佳继承机会。载沣也是一样,他的哥哥光绪已经做过皇帝了,而且是以咸丰皇帝嗣子的身份登基的。再登基的皇帝,一般来说,只能是下一辈的人了。再说了,载沣这么大岁数了,再把自己过继给咸丰,是不是有点儿不合适了?
名正言顺在中国古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打仗,都讲究出师有名,否则没人跟着,更别说做皇帝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历史上清朝篡位成功的皇帝有哪些?
按照历史记载,清朝没有那位皇帝是篡位。大清一共出现了12位皇帝,前面的皇帝大多数还是合格的,后面的几位就差强人意了。不过大清跟以往的朝代还是不同的,大多数的皇帝都不是嫡长子,只有道光是嘉庆的长子,其他的都不是,为了防止夺嫡,还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
巧的是大清的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光绪、溥仪)都没有后代,真的是天亡大清,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