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朝代,三国演义有秦王吗?
三国演义没有秦王,秦王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贞观之治的皇帝。而三国演义距离唐朝有一千多年,也就是唐朝以前的一千多年。三国演义是刘关张 孙权 曹操他们的战争,跟秦王李世民根本没有半点瓜葛,所以三国演义没有秦王!
三国后面是哪个朝代?
三国后面是晋朝。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三国之后到隋朝之间是什么朝代?
谢谢邀请!
三国后期,曹魏的政权被司马氏所篡,并于公元266年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孙吴为晋所灭,中国再次统一。
至公元公元316年,经历了“八王之乱”的晋帝为匈奴人所杀,是为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难逃的西晋门阀贵族和士大夫,在江南地区拥立宗室为帝,重建了晋朝,是为东晋。
北方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陆续入侵中原,开启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异族入主中原记录。当时北方汉人被肆意荼毒,生活的连猪狗都不如,大量逃亡长江以南地区,是为北方历史上仅次于清的黑暗时代。史称“五胡乱华”。
公元376年,氐人符坚的前秦帝国消灭了所有北方其它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失利后,前秦迅速败亡,短暂统一的北方重新陷入内乱。
这一段时期,这些异族陆续建立了十数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中国开始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南北对峙时期,史称“南北朝时期”。
南方地区先后经历了司马氏的东晋、刘氏的宋、萧氏的齐、萧氏的梁、陈氏的陈。
北方地区,则由鲜卑拓跋氏的太武帝于公元439年再次统一,国号为魏,是为北魏(公元386~534年)。
北魏末年,北方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和西魏又在公元550年和公元557年,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篡。
公元577年,北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位,改国号为隋。
公元589年,杨广率兵渡过长江攻占建康(今南京),陈朝灭亡,经历了近三百年分裂的中国再一次统一。
魏晋南北朝历史沿革表,见下图(手机横起来看):
手打不易,作图更不易!若您喜欢,请点右上角关注一下,谢谢!
除最后一张图自制以外,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二十四史写的是哪几个朝代的历史?
《二十四史》总共历时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记载事物的智慧结晶,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明末崇祯皇帝为止,涵盖了我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学说等等各方面的内容。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的朝代和作者一:"史记"是由汉朝的·司马迁著,总共130卷。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上古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二:"汉书"是由东汉的·班固著,总共100卷。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大约在公元92年,汉和帝永元四年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汉书》是一部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三:"后汉书"是由南朝宋·范晔著,总共120卷。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生于公元398年,大约在公元445年病逝。
《后汉书》是一部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四:"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著,总共65卷。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233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
《三国志》主要是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
五:"晋书"是由 唐朝·房玄龄著,总共130卷。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朝初年名相。
《晋书》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六:"宋书"是由南朝梁·沈约著,总共100卷。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
七:"南齐书"是由南朝梁·萧子显著,总共59卷。萧子显(489年—537年),字景阳,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梁历史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
《南齐书》是一部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八:"梁书"是由唐朝·姚思廉著,总共56卷。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梁书》是一部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九:"陈书"是由唐朝·姚思廉著,总共36卷。
《陈书》是一部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
十:"魏书"是由北齐朝·魏收著,总共130卷。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钜鹿郡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人。是北齐朝时期大臣、历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魏书》是一部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十一:"北齐书"是由唐朝·李百药著,总共50卷。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
《北齐书》是一部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十二:"周书"是由唐朝·令狐德棻著,总共50卷。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
十三:"隋书"是由唐朝·魏征著,总共85卷。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隋书》是一部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十四:"南史"是由唐朝·李延寿著,总共80卷。李延寿,字遐龄,生卒年代已不可确知,大约卒于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唐初历史学家,曾任崇贤馆学士,官至符玺郎。
《南史》是一部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十五:"北史"是由 唐朝·李延寿著,总共100卷。
《北史》是一部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十六:"旧唐书"是由后晋·刘昫著,总共200卷。刘昫 (887年—946年),字耀远,五代时期政治家,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人。
《旧唐书》是一部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十七:"新唐书"是由宋朝·欧阳修、宋祁著,总共225卷。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首先,《新唐书》的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
十八:"旧五代史"是由宋朝·薛居正著,总共150卷。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开封)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
《旧五代史》是一部记载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的历史。
十九:"新五代史"是由宋朝·欧阳修著,总共74卷。
《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这是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
二十:"宋史"是由元朝·脱脱著,总共496卷。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二十一:"辽史"是由元朝·脱脱著,总共116卷。
《辽史》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载辽立国以前契丹的状况,以及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概况,是研究辽和契丹、西辽的重要史籍。
二十二:"金史"是由元朝·脱脱等著,总共135卷。
《金史》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二十三:"元史"是由明朝·宋濂等著,总共210卷。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元史》是一部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朝初年。
二十四:"明史"是由清朝·张廷玉等著,总共332卷。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的总结中国的“二十四史”是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华夏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谢谢各位的观看,请多多"关注"小编,欢迎评论)
谁首先提出了四大名著这一概念?
谢谢邀请,承情之至。
中国人自来擅长搞这种排名,什么群芳谱、杀/手榜、演员薪酬排行榜、作家龙虎榜、四小花旦、四大天王等……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有百晓生作兵器谱,金庸《射雕英雄传》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中原五绝,温瑞安有四大名捕,黄易有大唐双龙……
即以四大名著而论,《红楼梦》有金陵12钗正册、副册,《三国演义》水镜先生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浒传》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西游记》有混世四猴等……
某网络小说作者有鸿蒙金榜……
前几年《诛仙》一出即洛阳纸贵,然后立刻就有了网络四大奇书的说法,果然不久《小兵传奇》、《飘邈之旅》和《魔法学徒》就出版了……
其实都是书商的把戏,通俗点说就是一本书红了,立马来蹭热点。非止书商,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前两年巨星乔丹刚把中国的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给告了,PUMA彪马的那只豹子被换成旺财,Adidas变成adiaos,康师傅变康帅博,雕牌变周佳牌……李逵遇李鬼,到处都是鬼;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
最终,有能耐的劣币驱逐良币,如腾讯QQ;没能耐的一亩三分过活,如探探陌陌。
如果没有商标法及反盗版法,这种行为可以说是脑洞大开、智慧无穷,可惜有这两个法,只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超生小能手变超生游击队,崔永元成了崔永元斯基。
今日四大名著的说法,考其由来,大抵如此:
金圣叹曾谓有六才子书,曰《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
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伪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
编写出了“三言二拍”之三言的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西游》、《水浒》与《金瓶梅》是也;直到清朝中叶《红楼梦》横空出世,大概《金瓶梅》毕竟有大量的情/色描写,广为流传实有不便,于是坊间便将《红楼梦》添了上去。
直到今日,此说早已定型,并经过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及各种新旧介质的传播,已为世人所接受,也实在算是幸事一件。
三国演义有几个版本?
电视剧迄今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央视94年的84集版,此版分5部,但风格统一,人物刻画极其成功,台词为浅显文言,场面宏大,但武戏略有不足,文戏却是迄今没有哪部历史题材的戏剧比得上的。
另一个就是高希希的新版三国,该剧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朱苏进编剧,陈建斌、陆毅、于和伟、张博、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等人主演。
该剧以《三国演义》原著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该剧荣获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亚洲电视剧大奖以及东京电视节最佳海外片奖等十余项大奖。该剧于2010年5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对原著改动较大,人物塑造难以超越老版,但弥补了老版武戏的不足。
此外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三国题材电视剧,比如八十年代的《诸葛亮》,《关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