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位纷争,李元霸师傅为什么不让杀宇文成都?
为什么有李元霸不能杀宇文成都一说?
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是《说唐》中的主要人物。
《说唐》一书,蕴含着浓浓的宿命观。说李元霸是如来上界大鹏金翅鸟下凡,而宇文成都是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两人前世是宿敌。在《封神演义》中,闻太师死后,姜子牙把他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以宇文成都就是闻太师转世,难怪威风八面。

大鹏金翅鸟和闻太师又有什么宿怨呢?原来,元始天尊对玉皇大帝说,闻太师当年死的比较冤枉,理应让他下界当三年皇帝。玉皇大帝考虑了一下,不太同意。说这雷神普化天尊脾气暴躁,性如烈火,他要当皇帝,生灵涂炭,不能让他当皇帝。怎么办呢?让大鹏金翅鸟下凡,以挡掉他三年龙命。

李元霸在拜紫阳真人学艺的时候,师父临别曾叮嘱他:他日对敌之时,若遇见使鎏金镗的,万不可伤他性命,否则不得善终。李元霸最初还记着师父的教诲,不忘手下留情,放过宇文成都一马。后来纵横天下,性情迷离,杀心大起,忘记了师父的教诲。不仅开始杀人,而且大开杀戒。使混金镗的伍天锡本不至死,向李元霸苦苦告罪,仍被他生生撕裂。使凤翅鎏金镗的宇文成都曾放过一次,第二次凶性大发,将其踹落马下,就势撕裂。

李元霸回到潼关时,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归神位,奉命率雷部众神追究元霸逆天之罪。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霹雳交加。雷声在李元霸头上炸响,似乎要打将下来。元霸大怒,举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上响也!”气不过,便把锤往空中一掷,以锤打天。天尊用手一指,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直砸向元霸的脑袋。扑的一声,正中元霸面门,翻身跌下马来死去。
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是命中结伴而来,一个死另一个的使命也就完成。生则同生,死则同死。所以有李元霸不可杀宇文成都一说。如果杀了,那么李元霸的末日也就很快到了。
史莱克七怪神界生活的名字是什么?
《斗罗大陆》中的史莱克七怪,在进入神界之后过上了无穷的寿命。他们为了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武魂而来到了神界。在神界的日子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与爱好,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奥斯卡充当着神界的魂兽宝阁主,同时也是程咬金和灰熊大王的养父;唐三和小舞担任神界明月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戴沐白则成为了神界魂师协会的主席,负责湖泊区域的管理;马红俊和霍雨浩则扎根在深山峡谷之中,经营着自己的水果园和矿山。
憨厚老实的戴老板则在神界开了一家烧烤店,成为了邻里之间欢聚的重要场所。史莱克七怪仍旧牢牢地团结在一起,过着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为什么文在谥号中属于美谥?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在古代谥法中,“文”字是最顶级的美谥,接下来才是“武”,但凡谥号是“文王”“文帝”的君主,都是朝代中数一数二的君王,而且历史上也是赞誉不断的帝王。
谥法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自西周以后的历代王朝,除秦朝之外,都遵循周礼,以“谥号”来评价帝王或者大臣,谥号基本上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在唐朝之前皇帝,一般都是用谥号来称呼,主要是皇帝的谥号都比较短,仅有一两个字,所以用谥号称呼比较方便,比如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这些,唐朝之后,皇帝的谥号都非常长,多达十几二十个字,再称呼谥号就比较困难,所以人们通常就以庙号来称呼皇帝。
在谥号中,文、武、明、睿、康、景、庄、宣等这些字都是褒谥,厉、灵、炀则是恶谥,其实谥号的褒贬,大部分都是能从字面上看出来的,但是到庙号上就大不一样了,文、武这样的好字,用到庙号上,都不是啥好话,皇帝在谥号上做足了表面文章,文臣在庙号上,玩透了心眼。
庙号的起源,比谥号更久远,起源于商朝,主要用于王室建立家庙祭祀所用,但是隋朝以前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庙号,根据与当代帝王的亲疏关系,除开国之君的庙号,只保留当朝皇帝最亲的五位皇帝的家庙,其他的皇帝都会被移入太庙,合并祭祀,称之为“祧”。
因为汉代留下的规矩,不是每一位皇帝都配有庙号,必须是对江山社稷有功的皇帝,才有庙号,会被保留家庙,值得后世子孙永远祭祀,整个两汉被保留下庙号的,仅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五位皇帝,无不是赫赫功绩的皇帝。
但是到唐朝以后,这个规矩就被李世民给破坏了,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名气很大,但是这个人在历史爱好者中,一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帝王,自此以后的皇帝谥号溢美之词泛滥,庙号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帝王的有效准则。
在庙号中,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都不是什么好词,颇有点民间讲得缺啥不差,喜欢就给个够的意思,都是看起来高大上,实则恶心人的庙号。
其实字本身没有褒贬之意,只是人赋予了它更多的意思,“文宗”这个庙号,如果给一个文治典范的帝王,它恐怕就是另一个意思了,可偏偏历史上,三个“文宗”,都不是啥好鸟,文宗这个庙号,只能被迫吞下贬低的含义了。
历史上有三位文宗皇帝,头一位是唐朝的唐文宗李昂,第二位是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第三位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清朝的百年之耻,火烧圆明园,就发生在咸丰年间,自不必说,我们就来说说前两位。
被宦官软禁的唐文宗李昂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也是倒数的几位了,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皇权衰落,江河日下,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政,曾是帝王家奴的宦官,左右着皇帝的废立和生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发动兵变,拥立李昂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即位之后的李昂,看着大唐江山日迫西山,朝政被宦官控制,不愿意碌碌无为,决心改变现状。
李昂从下层提拔了李训和郑注,担当重任,准备铲除宦官势力,先是提拔了大宦官王守澄的部下仇士良,分化宦官的权力,借着削除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服毒自尽,原本唐文宗已经与担任凤翔节度使的郑注制定好了计划,在宦官送葬王守澄的时候,将宦官势力铲除。
但是堡垒总是从内部的争斗中被攻破的,李训为了抢功,与唐文宗商定改变计划,提拔王璠、郭行余为节度使,令二人赴任前招募兵卒,用于铲除宦官,又提拔韩约等人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掌握京兆府,网络吏卒诛杀宦官。
于是二人酝酿了一出“甘露之变”,先是韩约上奏说在金吾卫府
衙内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请皇帝前去观看,李昂派仇士良等宦官先行去查看,仇士良到达金吾卫衙门的时候,看到韩约行为紧张,突然发现周围埋伏有士兵,突然惊醒,赶紧退出,裹挟李昂返回宫中。
李训看到后知道事情败露,急忙带领人马前往护驾,追打宦官,结果此时李昂只顾自己安危,大声叱责李训,李训被宦官打倒,宦官劫持李训退入宣政门内,关闭城门,李训的计划破产,仇士良立马命令神策军诛杀朝廷官员,大批朝臣被灭族,朝堂为之一空,李昂自此被宦官囚禁,终此一生没有获得什么权力,这就是唐朝历史上的“甘露之变”,这样的作为无愧文弱之名啊!
一心文治,毫无实权的元文宗元朝是一个从立国之初,就一直是权臣当道的朝代,即使是忽必烈时期,因为蒙古大汗不善于管理朝政,所以朝廷的政治、经济大权掌握在权臣手中,比如阿合马等人,元帝只掌握军队的控制权。
但是忽必烈之后,元庭内部的南北争斗愈演愈烈,政变斗争此起彼伏,到元泰定帝去世后,掌权的燕帖木儿发动又一次大都政变,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继位,因为蒙古人的习俗,元文宗下诏让位给哥哥和世㻋,结果在等待明宗和世㻋南下大都的过程中,元文宗当皇帝上瘾了,于是和燕帖木儿合谋毒杀了和世㻋,元文宗再度继位。
元文宗在位期间,朝政大权基本掌握在燕帖木儿手中,钦察贵族迅速奢靡腐化,蒙古贵族内部矛盾激化,对百姓的搜刮不断加剧,云南蒙古贵族叛乱、各地农民起义开始爆发。
在文治方面,元文宗与唐文宗有不少相似之处,重视文化修养,在大都创建奎章阁,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对蒙古内部的汉化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文宗的代名词,就是没啥权力,基本就是个傀儡,朝廷有权臣专权,在文化方面稍微有点作为,有文名而无武功。
好看的国漫有什么推荐?
少年歌行
寒水寺忘忧大师坐化后,一口神秘的黄金棺材入世,掀起江湖纷争。各方势力针锋相对,雷无桀、萧瑟、唐莲、司空千落、天女蕊等相继卷入争端,一场围绕黄金棺材的故事即将上演。 策马江湖梦,倚剑踏歌行。 黄金棺材的秘密,逐渐浮现……
少年锦衣卫
大明初起,明太祖朱元璋设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后分设南北镇抚司。稽查百官,权势煊赫。锦衣卫沿袭百年,南北镇抚司势如水火,相争不下。朝堂党争激烈,江湖盗匪猖獗,盛世繁华之下,却隐藏着汹涌暗流……
少年袁小棠身为北镇抚司指挥使袁笑之的独生儿子,刚当上锦衣卫不久,便因为不服命令,打伤上司,被关在牢中反省思过。也因此,在牢中和神秘犯人成为朋友,学得一套诡异的武功。袁笑之发现儿子不学无术,在武场上严厉惩戒,却被皇城中冥火僧放出的烟花打断,眼见皇城惊变,小棠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立得大功……
墓王之王
“墓王”二字是指帮助李斯修建秦始皇陵的骆武子,后来弟子继续为皇族修建墓碑,并派弟子保护。这中间出现了九大墓碑,号称"墓王之王",几千年来都没有被人盗取过,江湖人把这些守墓一族称为墓王派。后来骆武子死后将墓王的位子传给大弟子慕容休......
全职高手
网游荣耀中被誉为教科书级别的顶尖高手叶修,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俱乐部的驱逐,离开职业圈的他寄身于一家网吧成了一个小小的网管,但是,拥有十年游戏经验的他,在荣耀新开的第十区重新投入了游戏,带着对往昔的回忆,和一把未完成的自制武器,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
画江湖之不良人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群雄并起。
据说黄巢叛军攻陷长安之前,官府中的神秘组织--'不良人',曾经执行过最后一次任务,然后便消失不见了,几乎与他们同时消失的,还有叛军搜遍长安也未曾找到的国库宝藏,自此以后,江湖上便传出一条谣言,在传说中的龙泉剑上,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李星云的神秘孤儿,机缘巧合下被隐士阳叔子所救,并拜在其门下学武,数年之后,李星云与师妹陆林轩下山历练,途中结识了姬如雪和张子凡两个好友,后来又偶然得到了传说中的龙泉剑。
这样一来,李星云和龙泉剑引起了包括玄冥教、通文馆、幻音坊和天师府等诸多门派的觊觎,他们动着各种各样的心思,或巧取豪夺,或通缉追杀,各种手段招数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消失已久的'不良人'也有重出江湖的迹象。
李星云,这个身世成谜的少年,就这样和他的朋友们周旋于险恶的江湖之中,为了求得一条生存之道而努力挣扎着。
侠岗
上古的封印即将消失,邪恶的势力蠢蠢欲动,万零之王——“穹奇”将突破无极之渊,面对即将到来的天下浩劫,只有一群人能阻止其为祸世间。他们居于山谷之间,各怀绝技,传说他们保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他们像山间的雾气,有质,却无形。他们的名字在坊间流传,他们的样貌却鲜有人知。于无声处,他们静伏着,等待那惊雷甫现的一刻。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侠岚!
纳米核心
故事的舞台设立在一个架空的星球--元星。在这颗年轻的星球上,人类对未知的憧憬从来不会随着理性或者恐惧而止步,在一次次的进化与变革中,人类不断挑战造物主的行为终于导致了矛盾的激化。
为各自理想而争斗的人们,以信仰代替笔墨,将和平时代划上句点的同时也点燃了星球的怒火,导致紫雾危机爆发。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精英阶层所开展的n.s.p.计划却一度受挫,直到在"纳米核心"的介入下迎来"他"的诞生。
这个本该是被精英阶层看做人类兵器未来进化方向的存在,却挣脱了自己命运的枷锁,来到一片失去信仰的土地上。"他"在成长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逐渐成长,元星那浑浊的未来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双月之城
在近未来的平行世界里,巨大灾难使人类离开了自己家园,定居在原本是卫星的素月和玄月上。在争夺有限资源和空间的较量中,玄月上新月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优势迅速地崛起,逐渐成为了一座幸存者们向往的最后的伊甸园。然而这个宁静港湾里却潜藏着汹涌的暗流,当不同境遇的人们聚集这个伊甸园的时候,半个世纪前那个不为人知的阴谋也逐渐浮出水面。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命运交汇碰撞,一场关系到全体人类乃至整个星系存亡的现世科幻剧即将上演。
魅拔
这是一个脉术世界!没有强大的法决,没有华丽的法术,有的只是脉术。脉术∶宇宙万物皆有自己储存宇宙能量的方法。这个世界储存能量的方法则是用人体内的各处脉,他们称之为脉门;有了储存能量的地方就必须要有能够发挥出这些能量的方法,为了能够发挥出这些储存在脉门中的能量这个世界的人就研发出了一种**,这种**称之为脉术!
妖怪名单
魅惑众生的九尾大人苏九儿?吸人精气的合欢树妖?道家妹子求双修?上古龙族美女校医?仙家女神若即离。游走在这些危险分子中间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为了世界和平,少年我豁出去啦!阳眼与阴眼曾为几世夫妻 ,而如今两个男儿会又擦出怎样的火花?"诺基亚"成为了灵灵的身体 ,第一个电器妖怪登场?校园袭击触目惊心,危机四伏,我们的主角又能否化险为夷?
神和仙有区别吗?
神仙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仙通常被我们当做一个词来使用,都是指无所不能、跳出三界、长生不死的人物。但其实神仙中包含了神与仙两种角色,二者之间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神与仙二字,浑言无别,析言有异。神,大多指在天上有专门职务的一类人,神是先天产生的,不能通过修炼而成;仙,大多是指由人修道而成的,他们是后天修成的,通常没有专门的职务,较神来说比较自由。
在《封神演义》的神仙结构等级中,仙为第一等,神为第二等,人为第三等。仙往往表现的逍遥自在,而神要“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
神和仙两个的定义不同,仙是有超强身体和无穷生命的修行者,通常是由人通过漫长的修炼后,再经过自然界的考验而成的。在修炼的过程中是比较艰险的,只要稍有差错就可能魂飞魄散。人死之后,魂魄还可修炼成鬼仙。
神在天上是有官职的,是受他人管制的。比如掌管雷电的雷公电母、保一方土地的山神土地神、掌管生死的阎罗王等都是如此。仙是没有官职的,且不受他人约束,逍遥自在的住在自己道场上,没有具体的什么工作。
神是传说中天界固有的一类人物,是先天形成的天神,而仙是凡人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超越生死的人。神通常在天上,而仙通常在人间山中。一般来说,神的级别大于仙,也有人认为神仙在天则称为神,在地则称为仙。
神通常是三界的统治者,是天庭玉皇大帝所属的人。仙通常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人,超出了三界之外,自由自在,是不受神的统治的。神的力量是先天所拥有的,仙的力量是通过修炼而来的,这是神与仙之间的最大区别。
神有神职且接受人们的供奉,给人们带来祝福。仙是与天地同寿,是一步步修炼而成的生命。我们所说的神其实也是有等级的,一种是上古大神,比如伏羲、女娲等,他们都是先天的大神,属于高等级的神,其他的则为普通神。
仙同样也是有等级的,通常包括仙人和真人。仙人与真人与区别是,仙人追求的目标是长生不死,而真人则是追求是精神永恒,而不是肉体的长生。真人认为“不死者我之法身,长生者吾之元气”,说明真人也是超脱生死的。
神比仙的等级要高,神往往是精神层面的,而仙是真实的人,自得其乐与人无妄。所以自古就有人们崇拜神,但却希望成仙。在民间,神与仙是不分家的,我们通常将二者合称为神仙,专指那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物。
神是先天形成的,凡人是不能通过修道的方式修成的,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等。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人间修炼得道之人,如八仙、镇元大仙等。
在《封神演义》中,仙有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肉身,二是元神。如果仙没有了肉身而只剩元神,那么修仙之路就算走到了头,此时可以另寻他路,那就是封神。失去肉身的仙被封神后,会受到封神榜的约束。
失去肉身而被封为神的仙,其本领实力是不会在增长的,即使他生前实力强大。而再弱小的仙也会随着修炼,变得十分的强大。
总之,神与仙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各自的定义也是比较明确的。只是二者的等级在不同的神话体系有着不同的排列,如《西游记》中的神的等级要高于仙,而《封神演义》中仙的等级却是要高于神。
匈奴政权算不算一个国家?
在两晋百余年的大乱世当中,匈奴族作为“五胡乱华”的主力之一,曾先后建立过汉赵(前期称汉,后期称赵,亦称前赵)、北凉、胡夏等3个政权,并都在正史当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个匈奴族王朝,汉赵帝国由南匈奴首领刘渊创建,并一度灭亡过晋朝,其功绩令人瞩目。那么,刘渊是如何创建汉赵的?他的帝国最终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一 草创基业
早在先秦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便出现在中国史册当中,并屡屡南下侵犯中原。秦朝末年,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族,然后吞并周边邻国,从而建立起一个地跨东亚、北亚和中亚的大帝国,其实力之强,使汉朝在建国后的百余年间都不敢与其争锋。直到汉武帝即位后,匈奴才在汉朝的接连打击下走向衰弱,并在西汉末年分裂成北匈奴、南匈奴两部分。
内迁五胡分布图
匈奴分裂后,北匈奴继续占据蒙古高原与中原为敌,结果在东汉中期遭到毁灭性打击(87-89年),被迫逃往中亚,200多年后又侵入东欧,从而引发欧洲空前的民族大迁移,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南匈奴则依附于汉朝,起初居住在河套地区,等到曹操执政后,又被划分为左、右、南、北、中等5大部,分别居住在今天陕、晋、冀3省的北部。本文主人公刘渊,正是南匈奴左部帅刘豹的长子。
刘渊生于曹魏嘉平三年(251年),自幼聪慧过人、文武全才,深受宰相王昶等人的赏识。从曹魏末年到晋惠帝末年(约264-304年),刘渊一直在洛阳做人质,期间虽然继承其父的职位,但始终无法回到故乡。直到永安元年(304年),刘渊利用晋朝深陷“八王之乱”的良机,以回到根据地招募军队、帮助丞相司马颖打内战为借口,才得到后者的允许,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
刘渊创建史上第一个匈奴族王朝-汉赵
然而,刘渊回到南匈奴后却食言自费,非但没有率军援助司马颖,反而在左国城自立为王,从而建立起中国史上第一个匈奴族王朝,时在永兴元年(304年)十一月。由于匈奴长期与汉朝和亲,因此刘渊自认为体内流淌着刘氏皇族的血液,故而将国号确定为汉,史称汉赵,并建造汉高帝刘邦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而蜀汉后主刘禅也被追谥为孝怀皇帝,以此来彰显自己是汉室正统。
二 达到巅峰
除了南匈奴外,在西晋建立前后,还有其他4个人数众多的异族迁居内地,即鲜卑、羯、氐、羌,中原统称他们为“五胡”。其中,除鲜卑跟中原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外,其他4个民族由于长期遭受残酷的民族压迫,都痛恨西晋的统治。正因如此,刘渊建国称王后,立刻打出推翻晋朝的旗号,并积极笼络包括汉族叛军首领王弥、羯族义军首领石勒等在内的势力。
汉赵与其他政权对峙图
刘渊采取的反晋策略相当奏效,短时间内便攻占并州、冀州大部分郡县,成为河北地区的统治者。永嘉二年(308)十月,刘渊正式称帝,并派皇子刘聪、皇侄刘曜、大将石勒等人进攻西晋的都城洛阳。然而,由于中原军民的顽强抵抗,刘渊生前终究未能见证西晋的灭亡。永嘉四年(310年)八月,刘渊带着满腹遗憾离世,太子刘和即位,但几天后便被弟弟刘聪弑杀,后者随即自立为帝。
刘聪称帝后,继续执行其父生前制定的灭晋国策,多次派刘曜、石勒等人进攻中原,最终在永嘉五年(311年)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5年后(316年)又攻陷长安、俘获晋愍帝,正式完成灭亡西晋的目标。此时,汉赵的实力达到巅峰,疆域包括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之地以及甘肃南部,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唯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政权。
汉族历次大规模南迁路线图
西晋灭亡后的百余年间,中原陷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的混战当中,史称“五胡乱华”。为躲避战乱,河南一带的汉人逃到今天安徽、江苏、湖北等省,陕西、山西的汉人则穿过湖北进入洞庭湖流域,其中的一支又迁徙到了江西赣州,而山东和安徽北部的汉人最后进入福建北部。这便是汉族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被迫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或“衣冠南渡”,人数大约有150万人。
三 走向灭亡
正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汉赵的巅峰期很短,随即便走向混乱、灭亡。究其主要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汉赵政权的本质是以刘渊父子为核心、各支反晋武装的松散型大联盟,一旦完成灭亡晋朝的总目标,或者刘聪的继承人难以服众,势必会导致联盟解体;二,汉赵皇族之间、皇族与外戚之间内讧不断,导致元气大伤,并给“敌对势力”提供取而代之的良机。
刘聪死后,汉赵陷入分裂
大变故首先发生在汉赵皇族内部。东晋太兴元年(318年)七月,酒色蚀骨的刘聪病死,荒淫暴虐的太子刘粲即位,但很快便被国丈靳准弑杀,皇位也被篡夺。靳准弑君篡位后,杀光留在都城平阳的刘姓宗室男女,并派人向东晋称藩。刘聪的堂弟刘曜闻讯后举兵讨逆,在途中接受群臣的拥戴而称帝,时在当年十月。不久,刘曜平定叛乱,并诛杀靳准全族。
刘曜平定靳准之乱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关陇地区,意在征服氐、羌等民族,消灭西晋残余势力,吞并前凉政权。为此,刘曜在称帝后的次年(319年),便将都城由平阳迁往长安,并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然而,就在同年,实际控制河北、山东等地的大军阀石勒,因为长期和刘曜不和,遂在襄国自立为天王,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
前、后赵对峙形势图
石勒僭号称王后,频频派军进攻前赵,两赵之间混战连年,使中原军民死伤相枕,郡县化为废墟。咸和三年(328年)十二月,刘曜亲率大军讨伐后赵,结果洛河以西战败被俘,并在次年初遇害。刘曜死后,后赵大将石虎率军攻破上邽,将避难于此的前赵太子刘熙及其王侯、公卿、将军以下3000多人全数杀害。至此,汉赵帝国彻底覆亡,前后仅存在24年时间。
参考书目
房玄龄(唐):《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