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游戏中心,男女之间你经历过哪些尴尬的事情?
谢邀:
所长也到了适婚年龄,其实可以说是晚婚年龄了,家里催婚催急,也给介绍了相亲对象,尴尬事情就从这开始了。
想所长这样没有感情经历的应该也不少,那么突然间和一个陌生人谈感情就很奇怪了。首先不知道是什么感觉,然后不知道该做什么,最后没成也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下面该怎么处理也不知道,这就很他喵的尴尬了。
上学都没被这么监督过没到年龄的各位可能不知道,父母长辈催婚那可真是一个急,巴不得今天相亲见面月底就想着能定亲,力度简直恐怖!
所长和女方见面第二天开始,父母、姐姐、姑姑、媒人基本每天都是致命五连:
和人家姑娘聊没聊啊?
聊得怎么样了?
有没约出来玩啊?
什么时候带到家里来坐坐啊?
什么时候定亲啊?
我的天,所长上学从小学到大学,家里人对我都没这么督促过我学习,相亲反而要了我亲命,你说尴尬不尴尬。
可是聊些啥啊你以为这就够了?不,尴尬的肯定是和人家接触啊!所长和对方都是上班族,每天都是自己上自己的班,平时也不见面,有微信可是怎么开头呢?每天在家人的督促下,发个信息问个好,然后就不知道说啥了。妹子也内向,家人就说你是男生应该主动,于是乎就想找点共同话题,可是对人家一无所知,硬着头皮的问了几次,没几句就吧天聊死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看电影是标配?只要在地球上生活,恐怕是猪也知道谈恋爱看电影是标配吧。可这对小白来说也是尴尬的一方面。所长是男生,电影院这种东西进出配置应该是一男一女或者两个女的都很正常,可所长没谈过,电影院这种散发的酸臭味的地方肯定是不怎么去的。在家人的建议和怂恿下,过年大年初一和妹子约好去看电影,结果大年三十晚上没订到票,还是人家妹子订的初二的票,彻底没脸了!然后去看电影基本全场都是妹子在找话题,场面干的不行。。。
想象中的看电影场景
现实中的场面
送你一张好人卡电影过后就是一天的沉寂,微信第一天没回,第二天直接就收到了一张精致的好人卡,囧不囧。
给年轻的朋友的忠告对于在上高中或者大学的弟弟妹妹一点忠告,遇见对的人别放过,不要等,不要听父母老师的,他们肯定是为了你好,but,所长也是为了你们好!
女生可以滥情到什么程度呢?
谢邀,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遇见过的人不同,我想说没有最滥情的只有更滥情的。
1:用下半身思考的女人。
别以为只有男人才会用下半身思考,女人一样有,虽然比例比男人少很多,这类女人滥情惯了,只要看到稍微顺眼的,就想方设法的拿下,时间不长就甩了,甚至说一次不令她满意,直接就翻脸不认人。
2:臣服与她。
有些女人自命清高,长得漂亮,身材又好,周围献殷勤人很多,一旦出现某个对她比较淡定,不为她所动,不会奉承她,她就会产生好奇心理,想要令你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一旦你臣服与她,她就会换一个目标,继续实现她的理想,令所有见过她的男人臣服与她。
3:一夜情。
一夜情,多可怕,人都不认识,却可以为之宽衣解带,与一个陌生人在一起,与那些出卖身体赚钱的人有何区别?无非就是少了经济收入而已,至少她们是凭借劳力赚钱,卖身不卖艺,而这类人,卖艺卖身还不收钱。
4:婚后出轨的女人。
这类人最可恶,不爱了,可以选择离婚啊,何必去伤害那个家,孩子,丈夫?只想着自己,给自己几个借口,理由,就心安理得的去出轨,最终害人害己。一次不算多,一次又一次,获取到了原谅,再次出轨,再次伤害对方,这样的人真的可恨,所谓的婚姻不幸福,感情不和,不过是借口,给自己减少愧疚感。男人同样如此,实在是不可饶恕。一次出轨,有如吸食了毒品一样,难以戒除,所有才有这样的说法,出轨只有零次与数万次之分。
5:暧昧。
有一类女人,只与人暧昧,却不发生实际性的关系,跟谁都能聊,各种搔首弄姿,各种调情,但是只与你暧昧,一旦你想要突破这最后一道防线,她会与你绝交,义正言辞的告诉你,这事绝对不能发生,否则会去告发你,只暧昧,吊人胃口,不做进一步的打算,想要的不过是过程当中的享受,结果不重要,也不需要有结果。
总结:不管男女,都不应该出轨,伤害那个婚姻中的另一半,想要出轨,可以离婚后出去寻找,你愿意找多少个都没有问题,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可是婚内的话,就真的不应该,你根本不会懂得这种伤害到底有多大,一个人的一辈子,孩子一生的幸福,都被你给毁了。
什么原因会造成心理变态?
您好,心理变态在心理咨询中属于“心理异常”,是人的感知觉、思维方式、情绪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出现异常的一种表现。心理变态也指心理和行为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另外,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而出现频率较低的心理现象则称为变态。
形成心理变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童年时期的严重心理创伤。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当孩子出现错误或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时,会对孩子进行家暴。另外,一些孩子如果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猥亵行为等等,而这 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引导,那么成年后就可能在受到某些刺激后,会从被害者变为施暴者,在心理咨询当中也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
2、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刺激,导致行为及人格偏离。比如看一些暴力的电视节目后,进行模仿,或由于成长过程中没有客观的性教育,导致性欲倒错等。
3、生理方面的障碍。比如身体某些器官发生病变,也可能导致变态行为。
4、社会性因素。比如长期受到太大的压力,心理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会导致精神出现问题。
5、受到不良影响。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接触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染上一些恶性。
你们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色狼?
我也遇到过色狼,那年我都不年轻了。
那年我三十多岁了,孩子都十岁了,并且是和老公一起带两个儿子坐火车,可能老公看面相一点也不威猛吧,那色狼才无所顾忌。
当时是夏天,硬座车厢里人满为患,站着的人也挺多,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都特别近,简直身上都有汗了。
我们一家四口人都有座儿,但坐的久了,也愿意站起来溜达一下放松放松,不过不敢站起来,一旦站起来,座位肯定被没票的人抢着坐了,就那么摇摇晃晃的无聊的旅途。
那次坐火车特别不美好,老公老是发脾气,跟我没有好言好语,一路就是怼我,在那么多人面前我特别没面子,一副不被珍惜不被宠的样子。
我们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油腻男人和他的胖老婆也有座儿,时间长了这个男人坐累了,就让站着的人坐一下,他自己站起来舒展舒展胳膊腿和腰,好多人的神情特别钦佩他。
这人的胖老婆对他骂骂咧咧,一看平时这女的就挺厉害,因为当着那么多人也骂老公,肯定就是骂习惯了。
这油腻男人还用命令式的语气说我:你把座位也让给别人坐坐,坐那么久,让别人也休息一下!
他的话我不爱听,我跟他又不认识,凭什么我就听你的?我没搭理他。
站在我旁边的有一个四五十岁的另一个女的,胖胖的,体温热热的简直发烫,在我身上和胳膊上蹭来蹭去,她汗津津的,我特别反感,但是车厢里那么挤,我没办法只能忍着。
那个油腻男人继续说我:你把座位让给她们坐一下!
他一边说,眼神还特别嫌弃我的样子,这次我没有不吭声,我回应他:我不让,她们像火炉子一样,离这么近,你以为我舒服?
这男人不再理我,在众人面前,他就是一个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热心肠的光辉形象。
这时候,车到站了,有一个年纪大的白胡子老爷爷要下车,他热心地帮老爷爷拿包送他下车,给车厢里乘客的印象就是雷锋嘛。
一会儿,他大喊大叫回来了,站到离我特别的地方,继续和周围的乘客说笑聊天,趁大家不注意,他伸手摸了一下我的大腿。
吓了我一大跳,当时我的思路就有点蒙,被人占了便宜。
当时我穿着一条黑色长款喇叭裤,白色短款收腰衬衣,可能美好的形象让他心怀不轨。
我当时特别气愤,他摸了一下,手就迅速离开了,别人没人看到,我用暴怒的眼神注视着他,我的意思看他还再敢摸一下不,如果敢,我就大嘴巴子抽他,他一看我的眼神有了杀气,灰溜溜站到了离我远一点的地方。
后来我想,我还是太年轻太老实了,还等他再摸再动手,就摸那一下,就应该给他一个大嘴巴,等于让他白吃了豆腐。
老公一路没有好脾气好言语,我也没敢跟他说被人吃豆腐,车到站我们就下车了,那个事,到现在我都没跟他提过。
最近曝光的韩国N号房事件你怎么看?
可以说,这次“N号房事件”不仅仅让韩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更值得所有人深思:不同于校园霸凌、职场霸凌等发生在特定场景的欺凌事件,这是针对特定群体、特定性别的赤裸裸性剥削,是对所有女性包括未成年人的一次挑衅。
数字时代下,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我想,这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和孩子好好谈谈的话题。
1 、一步步掉入网络陷阱很多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这些受害者不摆脱掉经营者们的控制?那是因为经营者们会先发布拍摄色情视频赚钱广告,以此为借口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紧接着便以群发给好友为由威胁对方拍摄裸照。
一旦拿到裸照,经营者的要求会更加变本加厉,继续威胁受害者拍更露骨的视频、照片等等,而受害者们为了避免隐秘信息被曝光,往往不得以接受这些要求。
▲ 韩国媒体整理的6个具体步骤由此,受害者一步步踏入了经营者们精心搭建的陷阱中。
实际上,像韩国“N号房事件”这样的事件不是个例,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2019年的“蓝鲸(死亡游戏)事件”。
这款游戏借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等国,在全世界的青少年间快速风靡。
游戏的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他们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几乎没有人能够活下来。
▲ 因参与蓝鲸游戏而自杀的花季少女
蓝鲸游戏的操纵手法,也是从获取参与者的私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家人信息还有照片等等开始,慢慢提高操纵的级别,要求对方一次次地完成更复杂、更危险的任务,比如有目的地诱导其自残和自杀的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最为可怕的地方,是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可能就在家长眼皮底下发生。
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带给了带给我们便利;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犯罪变得越来越隐蔽,影响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其中,未成年人成为最需要保护的群体。
除了执法部门需要应对此种情况,更加明确地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引导孩子们科学地使用互联网,远离网络陷阱。
2、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建立边界意识首先是提高孩子们对社交媒体的应用能力。我注意到,在这次韩国“N号房事件”中,犯罪者大多是通过推特来选择出受害者的。
实际上,我并不赞成未成年人过早拥有自己的社交帐号,除非是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对孩子做到了充足的教育,因为社交媒体会放大人对于存在感的渴望,就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前不久,同样是韩国,有未成年人将妈妈甚至是姐姐的暴露照片发到网络上,背后所隐藏的驱动心理无外乎是想得到大家的追捧甚至是赞美。
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自身并不是一个好的榜样。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儿童的相关视频,也许家长发上去仅仅是为了博取一些点赞或者评论,而这背后却是未成年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有位老师向我愤怒地抱怨,一位妈妈为了表现孩子日常生活的顽皮、喜欢玩水,竟然将三岁女孩在浴室里的正面裸照上传到微信朋友圈。这位一直很温和的老师终于忍不住和孩子妈妈在朋友圈吵了起来。
对这位妈妈而言,发出照片是如此简单的事,只需要动动手指,却没有想到这样传播出去的信息意味着什么。
在法国就有法律规定,父母若未经子女同意,擅自公开他们的私人生活,即属违法,最高可罚款4.5万欧元(约合32万元人民币)及监禁1年;若小孩成年后因此控告父母,父母更可能还要支付巨额赔偿。
子女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只有家长尊重孩子的生活边界,孩子才能懂得保护自己的信息边界。
因此,家长一方面要做好表率,另一方面也要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个人信息包括你们的名字,学校,还有父母名字,包括你们的照片,都是非常非常私人的信息,绝对不能在网上随意向他人透露!”
值得注意到的是,“N号房”25岁的主犯赵某,借用了自己信息通信专业优等生的技术背景,侵入了受害人的相关帐号,获取到其相关联系人的信息,进而达到威胁受害人的目的。
似乎在网络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脆弱得不堪一击。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呢?
2017年德国联邦网络监管局宣布,禁止销售儿童手表,另外要求家长们现在就把儿童手表销毁。该机构也要求德国的学校,密切注意学生是否佩戴儿童手表。
德国政府之前还封杀了另外一款具有通信功能的玩偶“我的朋友Cayla”,封杀理由和儿童手表大同小异。
当我带着孩子去往英国访学的一年,孩子第一天走进英国的公立小学,老师提醒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孩子手腕上的电话手表,她非常耐心地解释道:“这是为了孩子们的信息不被盗用,是为了保护他们。”
这种方式或多或少有点极端,毕竟今天的孩子们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的存在已经与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因此以下的小技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孩子:
肖像、名称、电话是你们非常私人的隐私,绝对不能轻易告知;
在取了包裹之后,请记得撕掉上面的地址和电话信息;
在网上购物时,不要留太过准确的名字信息,用一个代号更好;
在公共网络登陆邮箱及社交工具之后,请记得退出前删除密码和痕迹;
网络密码不可全部用一样,可以用数字+字母组合,再根据你的方法来加以变形
3、让孩子认识“性”打破性别偏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事件当中,绝大部分的侵害都是在网络上发生的。受害者被胁迫完成受虐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有大量的围观者共同构成事实上的性侵。
受害者被一步步操纵的过程,都是因为内心的耻辱感与恐惧感而被控制。为什么“N号房”的主犯能够对受害者们实施精神控制?受害者在恐惧什么?
因为她们害怕亲近的人知道,害怕祼照被人看到,那是一种来自于“性”的羞耻感,促使她们一步步掉入陷阱,一步步成为了受害者。可以说,缺乏支持系统,也会让一个人变得孤立无助,无法反抗。
在“N号房事件”中,是对性的扭曲认识,构成了26万的围观者的犯罪驱动力。
当一个群体对于“性”抱着极大的好奇,却又因为文化因素不能够正当地去表现对性的感受,这种“耻感”让它反而变成了一种集体意识当中汹涌澎湃的力量,且极有可能转化为这次事件当中群体性的犯罪行为。
因此,让孩子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也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们是否能够良好沟通,不在于沟通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沟通的深度。比如孩子是否愿意主动与你谈起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比如“性”。
毕竟,现在的未成年人有太多的机会被暴露在敏感信息当中,如果这些错误信息误导了孩子,很可能会造成类似“N号房事件”的后果。
“性”教育并不是仅仅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与构造,也不是让他们去认识性行为,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爱”的教育先于“性”的教育。
“爱”意味着的是尊重世界的不同、不同性别、甚至是不同性取向的人士,这种尊重意味着你绝对不会去违背所爱之人的意愿,也懂得去尊重女性,也尊重男性。
在韩国的N号门事件当中,针对女性的侮辱如此丑恶,令人发指。在这背后,值得分析的是在他们传统文化中,缺乏对于女性人格的基本尊重。
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不同性别的共同努力,对于家长而言,能做的是更多地为孩子树立正面的影响。
1、父母是最好的示范 ,一个家庭便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只有孩子们在家中目睹了男女性之间的平等相处,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亲密关系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位男孩,他从小目睹着家庭当中的不平等关系,他将很难看到女性的价值。
2、“精神力量”决定人面临伤害危险的第一时间如何选择,和性别、身高、体重都无关。
精神力量的表现意味着,当自己的边界感被冒犯的第一时间,就能觉察到危险并且马上斩断接下来的危险。它表现为对自己的私人空间的保护意识,对自己隐私的尊重,对自己利益的保护。只有从小时候去培养孩子的边界感,才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帮助他们。
3、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需要打破性别偏见。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职业、分工,不同性别在未来时代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不受限制,而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要打破性别成见。如女孩的教育当中,可以不必总是粉红、不必总是公主,也可以告诉她们,女孩还可以成为飞行员、科学家、工程师;而针对男孩的教育,也应该允许他们有哭泣及表达情感的权利。
比如2019年,英国最爱欢迎的绘本之一是《反叛女孩:100个女孩的故事》,这其中选择的女性传记,无论弗里达还是居里夫人,都是勇敢成为自己,勇敢做自己的代表。
也许面对这样的危机四伏的世界,家长们更加会战战兢兢。但在我看来,我更愿意陪着孩子直面恐惧,学会尊重生命,要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意识,也要看到他人的价值。
愿所有的孩子,都怀着勇气,向着未来进一步虚拟化的世界大步走去。
纵然还有未知的风险,愿无论男孩女孩,他们都有智慧与头脑,做自己的骑士,勇敢地成为自己。
还是周围环境的不包容?
您好。
如果从犯罪心理学里面的七宗罪来说,他至少占了四样,第一样懒惰,第二样暴怒,第三样贪婪,第四样傲慢,七宗罪:
第一宗罪、色欲:色欲亢奋,追求刺激,一切堕落的行为,喜欢跟踪偷拍,强烈的色欲可以毁掉一个人的本性和思维,从而做出非法囚禁,强奸杀人。
第二宗罪、贪食:过度放纵食欲,酗酒,吸毒,滥用非法药品,喜欢贪图享乐,享乐过度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以自我为中心,情感非常冷漠,从而做出家暴,自杀等行为。
第三宗罪、贪婪:希望占有所有的一切,对金钱过分追求,为了一己私利,从而做出欺诈,背叛,抢劫,入室盗窃,严重甚至会叛国,例如:港独。
第四宗罪、懒惰:懒散及浪费时间,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将自己的事情推脱给他人;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做一些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懒惰充其量是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引发犯罪的可能性较小。
第五宗罪、暴怒:会因为憎恨,复仇或被他人否定,过分敏感,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因暴怒导致情绪失控,行为失控,丧失理智引起的犯罪小的只是恶语伤人,稍微严重就是故意杀人,最严重就是大屠杀。
第六宗罪、妒忌:因为心里得不到满足,又妒忌他人的成功,又妒忌他人的财富,对他人财富从喜爱变成了嫉恨和憎恨,从而出现入室抢劫,入室盗窃等行为。
第七宗罪、傲慢:它七宗罪里面最严重的一项,期望别人注视自己或者过度爱自己,把自己定位上帝或者比其他人更优秀的个体,从而主宰他人生命,实行法律外的惩戒或者私刑。
就从他被抓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他特别傲慢,甚至说自己如果不主动出来,警察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抓不到他,而且警察问他名字的时候,他说不要着急,而且微笑比较频繁,说明他心里特别傲慢。
他因为懒惰嫌弃工资低,又因为贪婪入室盗窃,因为被发现警告对方不准报警,结果对方还是报警,导致瞬间暴怒做出丧失人性的行为,最后被抓还特别傲慢的说我如果不主动出来,警察根本抓不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