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文明,两河文明为什么能够保持连续性?
因为黄河流域的文明是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所以它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发展,有其独特的自身条件,那就是宗族血缘社会形态的连续性。
这一特殊社会形态连续而稳定的存在,产生了对家族伦理价值和政治伦理价值的恒久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儒家建立的道德体系,成为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念的主体。
宗族血缘社会和传统价值观念,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体之两面,共同促成了一种“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而肇端于西周的宗法制度,不仅奠定了宗族血缘社会的基础,而且派生了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形成具有根源性的影响。
两河流域文明产生原因?
这里产生人类早期文明的原因?一是,丰富的水源。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进化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文明。二是,肥沃的土地。两河流域的中间地带是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地肥沃宜于耕种。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为古代两河流域人们从事农业产生提供的前提与保障。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制定了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元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被认为是最早的文明。文明,一个是城市或国家的出现,另一个是文字的出现。苏美尔人在许多方面都是最早的文明。.两河流域有平原,适合耕种,有充足的灌溉用水,有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农业,也有利于人类居住,人类必须有食物来保证这一点。泥板上发现了楔形文字,不是用来记录知识,而是用来记录货物清单,记录贸易,过早地把它们买卖到文明社会,有了文字,也就有了文明社会的保证
为什么更早兴起的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没能进入轴心时代?
它们辉煌的时间和希腊、中国不一致,在它们辉煌的时候,是很久远的年代,很多思想并没有保留下来,反而被其他民族继承。而等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轴心时代,它们则已经被波斯帝国灭亡了。
比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很多文化遗产由于出现的时间较长,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保留思想的好物质载体,就有可能因为年代久远和战乱而消失了。而这些知识则可能被这一地区活动的其他民族吸收。比如《圣经》里面的各种创世纪传说,其实是来自于古代巴比伦神话。而摩西受十诫的故事则可能脱胎于埃及的宗教改革。只不过后来埃及和巴比伦都被灭亡了,这些思想成果都没有传下来,反倒是以《圣经》的形式反映。谁叫犹太人注重一神教信仰传承至今呢。
再说轴心时代,古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恰好被波斯文明灭亡了。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70年,而前538年波斯灭新巴比伦王朝,两河流域文明就此灭亡。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古埃及灭亡。也就是说,还没等完全进入轴心时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就灭亡了。
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辉煌的时代我们看不到了,太久远了,而古希腊和中国的轴心时代到来的时候,它们却被波斯帝国征服了。这固然令人感到遗憾,但是波斯文明也吸收了两者的精华,为后来创造了很多文明成果。
苏美尔人是最早创造两河文明的人吗?
苏美尔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对后来中国文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文字、称呼、农耕文明、星相占卜等都有很大的相似程度,那么这一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到底是怎样的。
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是古代的地域名称,是具体的地理概念,即在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而“苏美尔文明”决不等于“苏美尔地区文明”,也不完全等于“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至今没有统一意见。
上下3000余年的有文字记载的两河流域文明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从大约公元前3200的乌鲁克Ⅳ到古巴比伦帝国建立(前18世纪)之前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苏美尔文明”;从古巴比伦帝国的建立到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4世纪)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巴比伦-亚述文明”。
苏美尔人的由来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之一。“苏美尔”这一名字不是他们自己起的,是后来的阿卡德人的发音。因为苏美尔人最早来自遥远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的文字描述中,自称为“黑头”。
1922年—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揭示了这个遗址从7000年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到逐步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文明都市和在公元元年前后被最终废弃的一幅全景画。
苏美尔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首先说一下苏美尔人种,苏美尔人又称为“黑头人”,就是说他们是长着黑头发的人,这和我们中国人是一样的,我们中国人头发是黑的,而且古代时中国人称为“黔首”,也是黑头人的意思。而在人种学上,也有不少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苏美尔人是黄种人,而从发掘出来的苏美尔人的雕像等物来看,他们也很可能属于黄种人,这或许说明苏美尔人和中国人极有可能有着某种还不为人知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苏美尔文明和中华文明的相似之处。据考证,黑头发的苏美尔人大概在7000年前左右突然出现在西亚地区,历史记载称他们来自于东方,讲一种与该地区还处于野蛮阶段的闪族部落语言毫不相干的奇怪语言,至于是不是我们早期的汉语,现在已不易考证。
在文字方面,还在公元前3600多年的时候,苏美尔人就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这是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刚开始时他们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发展到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于是就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木杆刻写在泥板上,然后晒干,可以长期保存。这种文字的字形结构与甲骨文很类似,有些字和甲骨文也很像,但就是载体不同,由于苏美尔文字终究是刻在泥板上,不易保存,所以中国人选择刻在了龟甲和兽骨上。那么是不是由于苏美尔人发现了契形文字刻在泥板上不易保存的弊端而改成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呢?!如果是的话,也说明这一人种和文化和我们中国人是一脉相承的。
在社会生产方面,苏美尔人已经摆脱了采集和狩猎,而是进入了农耕文明,他们已经会种植很多农作物(不能否认一些谷物不是有中国带过去的),还发明了犁与轮子。而在我们中华文明史上,这也是极早就有的东西。
苏美尔人还开挖沟渠,创造了最早的灌溉系统,这在我国历史上就更多了,大禹治水、郑国渠、都江堰、灵渠等都很有名。
苏美尔人非常相信迷信占卜,这在我国古代也一样,夏商周时期,很多国家大事都是靠占卜来决定的,中国人甚至还写出了《易经》,这是占卜预测学最早的着作。苏美尔人认为人是神用粘土做的,而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苏美尔人还创造了最早的星象天文学,我国战国的时候就有了《甘石星经》。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中国人自古就使用太阴历(又称阴历,农历的主体)。
苏美尔人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他们加热铜锡矿石成为液体,炼出了青铜,用于制造工具与武器,而青铜器几乎是我国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标志。
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曾经创造了12个城邦国家,最大的国家有5万人,中国到了夏朝时开始出现城市的雏形,如河南二里头遗址,半坡和河姆渡也都是城市遗址的雏形。苏美尔人建造的城市城墙是土石结构,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城墙基本也是这样。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最早出现的文明——苏美尔文明或许与中华文明有着极多极广的联系,这让我们无法不做这样的思考——苏美尔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极有可能存在着直接的传承关系,而人种上来说,苏美尔人和中国人也极其可能存在着还不为人知的传承关系。
至于是如何传承的?根据考古学和史料显示或是在公元前5000年前,黄种人的一支从东方来到了两河流域,形成了苏美尔文明,到了公元前3000年之后,由于苏美尔人城邦国家间的不断征战,并且面临外来的闪米特人(白种人)的入侵,有一部分苏美尔人被迫离开了所在的两河流域,而之后不久,在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中华文明的曙光开始闪现。这是不是他们来到了这里呢?
在公元前2300年的时候,闪米特人建立的阿卡德王国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走向了没落,到了公元前2100年之前的时候,这里已经是闪米特人的天下,苏美尔人有一部分融入到了闪米特人之中,但也有很多离开了这里,那么离开的苏美尔人去了哪里?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揭晓苏美尔人的下落,他们就那样消失在了时空之中,但紧接着它们的消失,夏王朝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两河流域政治发展特点?
两河流域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楔形文字的产生,终于公元前539年波斯居鲁士大帝结束新巴比伦王朝的统治,将两河流域纳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在这2600多年的进程中,两河流域居主导地位的国家形态,从独立城邦发展为地域国家,最终到幅员辽阔的帝国。王权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嬗变。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创立者是谁?
考古发掘已经证明,两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创立者是苏美尔人。他们首创了文字体系、宗教和法律,建立了发达的农业和商业经济,把美索不达米亚带入了文明时代。无可置疑,苏美尔人奠定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塑造了两河流域独具特色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