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汽车自媒体小编,收到不少粉丝关于冷却液的提问,归纳总结后大致有以下几个问:
冷却液的作用是什么?冷却液主要是干嘛的?
什么是冷却液
冷却液,全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液体,主要发挥两大作用:防冻和冷却。
防冻作用
北方冬季严寒,水容易结冰。如果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加的是普通水,一旦结冰,体积膨胀,会撑爆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部件,造成严重故障。冷却液低凝点特性,防止冷却系统结冰,保证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转。
冷却作用
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出发动机外,冷却液就是担当这个重任的液体介质。它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的热量带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排出发动机外部,维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 85℃-105℃)。
冷却液少了怎么办?补加还是更换?
如何判断冷却液少了?
检查冷却液液位:一般车辆发动机舱内都有一个半透明的膨胀水壶,里面可以看到冷却液液位。当冷却液液位低于最低刻度线时,说明冷却液少了。
如何处置?
冷却液缺少较少(低于最低刻度线但未亮起报警灯):
可以自行添加同型号冷却液至正常液位即可。注意,添加前先让发动机冷却一段时间,避免烫伤。
冷却液缺少较多(低于最低刻度线且亮起报警灯):
这种情况不仅缺少冷却液,还可能存在系统渗漏或其他故障。建议先排查故障点,如不能及时修复,应尽快联系拖车送修。
注意:不要自行添加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杂质,长期使用会腐蚀冷却系统,得不偿失。
冷却液报警还能开吗?
报警条件:
冷却液报警灯亮起,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冷却液液位过低
冷却系统故障(如冷却风扇不转)
还能开吗?
由于冷却液液位过低导致报警:
冷却液液位过低时,发动机散热能力下降,过热风险增加。行驶短距离(5-10公里)可以,但需要格外注意仪表盘温度显示,一旦温度过高,应立即靠边停车熄火,等待发动机冷却后添加冷却液再继续行驶。
由于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报警:
冷却系统故障导致的报警,说明系统中存在散热能力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强烈建议不要继续行驶,及时联系救援拖车送修。
冷却液多久更换一次?
冷却液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般2-3年或行驶4万公里左右需要更换一次。
更换时间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冷却液类型:无机冷却液使用寿命较短,约2年;有机冷却液使用寿命较长,一般3年以上;
使用环境:恶劣环境下(如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冷却液消耗较快,需要缩短更换周期;
车辆使用情况:车况良好、使用频率正常,可适当延长更换时间;相反,缩短更换时间。
更换冷却液好处:
保证冷却系统高效散热
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避免冷却系统腐蚀、堵塞
冷却液不同颜色有什么区别?
市场上冷却液颜色琳琅满目,但不同颜色并无本质区别,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工艺导致颜色差异,但工艺差异并不会影响冷却液的性能和品质。
品牌差异:各品牌为区分产品和塑造品牌形象,采用不同颜色。
特殊用途:个别冷却液有特殊用途,如发光冷却液(可用于检漏)等,会有特殊颜色标识。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更换冷却液时一定要选用与原车相同类型和颜色的冷却液,否则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冷却系统故障。
欢迎各位小伙伴在评论区分享你们关于冷却液的经验和见解,比如:
你家的冷却液多久换一次?
你们那里冷却液什么颜色比较常见?
你们觉得冷却液不同颜色有本质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