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AI狂潮席捲而來:一場看似無垠的競賽
世博會的AI盛宴:圖靈獎的光芒與資本的躁動
2025年的上海,炙熱的七月,空氣中瀰漫著一股不真實的氣息。彷彿所有人都被打了雞血,亢奮地談論著AI,彷彿錯過了這場盛會,就錯過了下一個世紀的入場券。號稱史上最盛大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在浦江兩岸同時點燃戰火。說實話,這種規模的展會,每年都在變大,噱頭也越來越多。但今年,似乎有些不一樣。
先不說那12位圖靈獎、諾貝爾獎得主,以及80多位中外院士,這些頭銜聽起來就讓人頭暈目眩。真正吸引眼球的是,那些號稱「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40多款大模型,50多款AI終端產品,60多款智能機器人…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把科幻電影的道具都搬來了?
我得承認,有些東西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某家中國公司展示的「情感陪伴型」機器人,號稱能夠根據你的語氣、表情,判斷你的情緒,並給予相應的回應。但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個高級版的Siri嗎?而且,它真的能理解人類的情感嗎?還是只是一堆預設好的程式碼?
更令人擔憂的是,資本的躁動。看看那些A股人工智能概念股,簡直是雞犬升天。只要沾上「AI」兩個字,股價就能翻幾番。但這些公司,真的有那麼強的技術實力嗎?還是只是在蹭熱度、炒概念?恐怕只有天知道。
這場AI盛宴,就像一場華麗的賭局。有人All in,有人謹慎觀望。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身處其中,無法置身事外。這是一個AI狂飆突進的時代,但狂飆之後,是繁榮還是泡沫,誰也說不准。
全球AI版圖:中國的崛起與割據
數據背後的真相:誰在AI淘金熱中掘到第一桶金?
數字會說話,但有時候,它們也會撒謊。截至2025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號稱有35042家,中國佔了5170家,全球占比約15%。全球人工智能獨角獸271家,中國71家,全球占比約26%。乍一看,中國AI產業似乎已經崛起,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
首先,什麼是「人工智能企業」?這個定義非常模糊。是不是只要公司業務中涉及到一點AI技術,就能算作AI企業?如果真是這樣,那恐怕連我家隔壁的雜貨店,都能算作AI企業了(如果他們用AI來分析顧客的購物習慣)。
其次,獨角獸的估值,往往是虛高的。資本市場的炒作,很容易把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吹捧成獨角獸。但這些獨角獸,真的有那麼強的盈利能力嗎?還是只是靠燒錢來維持高估值?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並沒有告訴我們,這些AI企業的核心技術,到底掌握在誰的手中。有多少是自主研發,有多少是抄襲模仿?有多少是真材實料,有多少是空中樓閣?
所以,這些數據,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當真。它們只能告訴我們,AI淘金熱正在進行,但誰能真正掘到第一桶金,還未可知。
A股迷霧:概念股的狂歡與投資者的豪賭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有時候,它也會變成一場瘋狂的賭局。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收盤,A股人工智能概念板塊一共有866只概念股。866只!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要知道,整個A股市場,也就幾千只股票而已。
從行業分布看,計算機、機械設備、傳媒、電子、醫藥生物、通信…幾乎所有行業,都沾上了AI的光。彷彿只要和AI扯上關係,就能鹹魚翻身。但這真的合理嗎?
更離譜的是地域分布。廣東有197家,北京有160家,位居第一梯隊。浙江、上海、江蘇三地緊隨其後,長三角地區聚集效應明顯。這種地域分布,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但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大家都想在AI這塊大蛋糕上分一杯羹,但蛋糕就那麼大,誰能搶到更多,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A股的AI概念股,就像一個巨大的迷霧。裡面有真龍,也有魚目混珠。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場豪賭。押對了,一夜暴富;押錯了,血本無歸。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想賭一把,因為在這個時代,錯過AI,就錯過了未來。
浙江:AI產業鏈的領頭羊,杭州的黑馬傳奇
政策的魔力:從「一核三區」到千億母基金
如果說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那麼杭州,正在努力成為中國的AI中心。這座城市,就像一個開了外掛的遊戲玩家,憑藉著政策的加持和資本的湧入,在AI賽道上狂奔。
浙江省在《中國人工智能區域競爭力研究報告》中,首次躋身引領者梯隊,超越了廣東、上海、北京,位居區域潛力第一。這並非偶然,而是多年積累的結果。浙江的優勢,在於其強大的民營經濟基礎和靈活的市場機制。但更重要的是,浙江政府在AI產業上的前瞻性佈局。
「一核三區」人工智能產業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核心區(未來科技城)集聚了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頂尖研發機構,負責技術創新。濱江區聚焦AI晶片和智能安防,打造產業鏈。蕭山區佈局AI+製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錢塘區則發展AI生物醫藥,探索新的增長點。這種產業鏈的佈局,讓杭州的AI產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更令人驚嘆的是,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運營著杭州兩大千億級母基金:杭州科創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創)和杭州創新基金(聚焦投強、投大、投產業)。這簡直就是作弊!政府直接下場,用真金白銀支持AI企業發展。這種政策引導下的產業集群效應,顯著提升了杭州AI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
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隱憂。政府主導的產業發展,容易出現資源錯配和效率低下。如果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反而會扼殺企業的創新活力。所以,杭州的AI之路,仍然充滿挑戰。
數據解剖:浙江AI企業的生存法則
數據是最好的證據。截至7月25日收盤,A股人工智能概念板塊中,浙江一共有89家上市公司。杭州佔了49家,佔比55.1%,優勢顯著。這說明,杭州是浙江AI產業的核心引擎。但其他城市,如寧波、紹興,也在努力追趕。
從行業分布看,計算機和機械設備佔據了主導地位。這反映了浙江AI產業的優勢領域:軟體和硬體。但傳媒行業的崛起,也說明了AI在內容創作和傳播方面的潛力。
從上市交易所看,深交所佔據了主導地位。這說明,浙江的AI企業,更多的是中小企業,而不是大型國企。這也符合浙江民營經濟發達的特點。
從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佔據了絕對優勢。這說明,浙江的AI產業,主要靠民營企業推動。這些企業,更具活力和創新精神。
從營收規模和利潤表現看,海康威視、華東醫藥、小商品城等公司,表現亮眼。這些公司,都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它們的成功,也帶動了整個浙江AI產業的發展。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今年以來漲幅超過50%的上市公司,數量眾多。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浙江AI產業,充滿信心。但這種信心,是否能夠持續,還有待觀察。
DeepSeek-R1 和宇樹科技:技术突破与开源策略的野心
2025年,杭州成為AI產業最耀眼的黑馬。DeepSeek-R1大模型以十分之一的訓練成本實現國際頂尖性能,其開源策略推動國產大模型生態繁榮;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佔據全球60%市場份額,成本僅為國際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這兩家公司,是杭州AI產業的明星企業。它們的成功,不僅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DeepSeek-R1大模型的開源策略,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通過開源,DeepSeek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到模型的開發和改進中來,從而加速模型的迭代和升級。同時,開源也可以提高DeepSeek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則是一種成本優勢的體現。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生產,宇樹科技將機器人的成本降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這使得宇樹科技的機器人,更具市場競爭力。同時,宇樹科技也積極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從娛樂到工業,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上海:AI高地的明爭暗鬥,浦東新區的野心
算力、模型、應用:上海的AI三板斧
如果說杭州是靠政策和資本彎道超車,那麼上海,則是憑藉著自身的底蘊和優勢,穩紮穩打地推進AI產業發展。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人才儲備和完善的市場機制。這些都是發展AI產業的有利條件。但上海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的其他城市,也來自全球的科技巨頭。
上海發展AI產業的策略,可以概括為「算力築基、模型引領、應用賦能」。首先,要建設強大的算力基礎設施,為AI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提供支持。其次,要引領AI模型的創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I模型。最後,要將AI技術應用到各個行業,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三板斧,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今年一季度,上海規模以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些數據,證明了上海發展AI產業的決心和實力。但同時,也提醒我們,AI產業的競爭,是異常激烈的。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浦東的秘密武器:從晶片到機器人的全產業鏈
浦東新區,是上海AI產業的核心引擎。這裡聚集了大量的AI企業,涵蓋了從晶片到終端、從技術到應用的全產業鏈。截至2024年底,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600億元,佔全市40%。這個數字,足以說明浦東在上海AI產業中的地位。
浦東的優勢,在於其開放的政策環境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這裡不僅有大量的跨國公司,也有眾多的本土企業。這些企業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共同推動浦東AI產業的發展。
全國首個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也在浦東加快發展。這表明,浦東正在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這個未來產業。人形機器人,被譽為「AI皇冠上的明珠」,是AI技術的集大成者。如果浦東能夠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突破,將大大提升其在AI產業中的地位。
模速空間 VS 模力社區:左右互搏的雙引擎戰略
「西有徐匯模速空間,東有浦東模力社區」。這是上海發展AI產業的雙引擎戰略。徐匯區和浦東新區,分別代表了上海AI產業的兩個方向:模型和應用。徐匯模速空間,聚焦AI模型的研發和創新,打造AI模型生態。浦東模力社區,則聚焦AI技術的應用,推動AI技術在各個行業的落地。
這種雙引擎戰略,有利於上海AI產業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可以鼓勵AI模型的創新,提升上海在AI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動AI技術的應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但同時,這種雙引擎戰略,也存在一些挑戰。如何協調兩個區域的發展,避免資源重複浪費?如何促進兩個區域的合作,形成合力?這些都是上海需要思考的問題。
数据解剖:上海AI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从行业分布看,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是上海AI企业的主要行业。这反映了上海在软件、硬件和生物医药方面的优势。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在机械设备方面的企业数量较少。这可能意味着上海在AI+制造方面的布局相对较弱。
从上市交易所看,上交所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说明,上海的AI企业,更多的是大型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这与上海的经济结构相符。
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说明,上海的AI产业,既有民营企业的活力,也有国有企业的支持。
从营收规模和利润表现看,上海建工、上海钢联、隧道股份等公司,表现亮眼。这些公司,都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它们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上海AI产业的发展。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这说明,资本市场对上海AI产业,充满信心。但这种信心,是否能够持续,还有待观察。
江蘇:從製造大省到「智造」強省的華麗轉身,蘇寧的「雙城記」
專利數據的真相:江蘇的技術突圍
江蘇,一個曾經以製造業聞名於世的省份,如今正在努力擺脫「製造大省」的標籤,轉型為「智造強省」。這種轉型,並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但江蘇似乎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產業升級為目標,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I產業。
《江蘇人工智能產業專利白皮書》顯示,截至2025年4月9日,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前五的省份分別為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和上海。江蘇位居第三,僅次於北京和廣東。這個數據,足以說明江蘇在AI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江蘇人工智能產業在硬件平台、通用技術及關鍵技術領域全面開花,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第三。這意味著江蘇的AI技術創新,並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產業的各個環節。
江蘇人工智能產業海外佈局專利共3100件,展現出「技術出海」的強勁勢頭。這說明,江蘇的AI技術,不僅在國內具有競爭力,也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但專利數量,並不能完全代表技術實力。專利的質量,同樣重要。江蘇的AI專利,有多少是真正具有創新性的,有多少是為了申請而申請的?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蘇州 VS 南京:誰才是江蘇AI的明日之星?
在江蘇的AI版圖上,蘇州和南京,是兩顆最耀眼的明星。這兩個城市,都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豐富的人才儲備和良好的創新氛圍。它們都在積極發展AI產業,爭奪江蘇AI的領導地位。
蘇州,以「工業智能化」為核心,差異化佈局為特色,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蘇州工業園區聚焦大模型、工業軟體、具身智能,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級,創建省級信創先導區。蘇州高新區發展機器視覺、智能醫療,打造「1+9」行業應用體系。吳中區依托機器人產業集群,在雲端協同、具身智能領域突破,獲批人形機器人省級試點。相城區以智能網聯為核心,佈局量子技術,建設蘇州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昆山與吳江分別聚焦元宇宙、算力資源與數實融合,推動「AI+千行百業」場景應用。
南京,則以南京智算中心為核心,打造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全國產化智算中心。南京智算中心的算力平均使用率超過80%,二期算力峰值使用率達100%,並入選全國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
蘇州和南京的發展模式,各有優勢。蘇州的優勢在於產業鏈的完善和市場的活力,南京的優勢在於算力基礎設施的強大和政府的支持。誰能最終勝出,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苏州工业园区的秘密:一个以工业智能化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AI产业的核心引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AI企业,涵盖了从芯片到终端、从技术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对工业智能化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AI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这里不仅有大量的AI企业,也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这些机构和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共同推动苏州工业园区AI产业的发展。
第三,苏州工业园区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为AI企业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这为苏州工业园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南京智算中心:国产AI的希望灯塔,还是资源黑洞?
南京智算中心,是江苏AI产业的标志性项目。这个项目,旨在打造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南京智算中心被誉为「国产AI的希望灯塔」,承载着江苏AI产业的梦想。
南京智算中心的确拥有强大的算力。其算力平均使用率超过80%,二期算力峰值使用率达100%。这说明,南京智算中心在算力利用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但南京智算中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算力中心的运营成本非常高昂。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是南京智算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算力中心的客户群体相对单一。如何拓展客户群体,提高算力利用率,也是南京智算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算力中心的国产化程度仍然不够高。如何提高国产化程度,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也是南京智算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解剖:江苏AI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生存现状
从行业分布看,机械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是江苏AI企业的主要行业。这与浙江和上海有所不同。江苏在机械设备方面的企业数量较多,这反映了江苏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优势。
从上市交易所看,深交所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浙江相似,说明江苏的AI企业,更多的是中小企业。
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说明,江苏的AI产业,主要靠民营企业推动。
从营收规模和利润表现看,南钢股份、ST易购、科沃斯等公司,表现亮眼。但总体而言,江苏AI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只有南钢股份一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十亿。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的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这说明,资本市场对江苏AI产业的信心,相对谨慎。
城市戰爭:AI競賽背後的中國式經濟奇蹟
正如某位學者所觀察到的,中國經濟奇蹟最大的秘密,就是地方競爭。這句話,看似簡單,卻道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真諦。在中國,地方政府不僅是政策的執行者,更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它們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共同推動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這場沒有輸家的「AI城市戰爭」,正是這種地方競爭的體現。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每一個城市,都在努力發展AI產業,爭奪AI的領導地位。它們的競爭,不僅僅是為了爭奪資源和市場,更是為了爭奪未來。
這種競爭,是一種良性競爭。它促進了技術創新,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推動了產業升級。它讓中國的AI產業,充滿了活力和動力。
但同時,這種競爭,也存在一些風險。地方保護主義、資源重複浪費、惡性競爭…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問題。如何避免這些風險,讓地方競爭更加健康和有序,是中國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
無論如何,這場「AI城市戰爭」,已經成為驅動中國智能革命的底層動力。它正在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重塑中國的產業格局。它將對中國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