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豐倍生物過會:廢棄油脂煉金術的華麗冒險?
最近,蘇州豐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倍生物)在上交所成功過會,準備大展拳腳募集那令人眼紅的10億人民幣。說白了,這家公司幹的就是把大家倒掉的餿水油、地溝油,甚至工廠裡用過的工業廢油,重新變成有用的東西——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童話故事裡的煉金術?只不過,這次煉的不是金子,而是綠色的「金子」:生物柴油和生物基材料。
但這真的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嗎?還是說,這背後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風險和挑戰?畢竟,把垃圾變成寶貝的生意,聽起來很美,做起來可不一定那麼容易。更何況,資本市場向來是個放大鏡,能把你的優點無限放大,也能把你的缺點暴露無遺。豐倍生物這次IPO,到底是真的抓住了時代的風口,還是只是在講一個聽起來很動聽的故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從餐桌到燃料箱:豐倍生物的「煉油」傳奇
豐倍生物的核心業務,說穿了就是一個「變廢為寶」的故事。他們從各個管道收購來的廢棄油脂,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就能變成可以驅動汽車、輪船的生物柴油,以及可以用於生產農藥等產品的生物基材料。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小時候玩的變魔術?但這背後,其實是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和市場運作。
變廢為寶的生意經:生物柴油的市場迷霧
生物柴油,顧名思義,就是用生物資源提煉出來的柴油。它的優點是環保、可再生,但缺點也很明顯:成本高、性能不如傳統柴油。在油價高漲、環保意識抬頭的今天,生物柴油似乎迎來了發展的機會。但實際上,生物柴油的市場一直處於一種「霧裡看花」的狀態。各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原油價格的波動、技術的進步等等,都會影響生物柴油的發展前景。豐倍生物想要在這個市場中站穩腳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產業鏈的深度與廣度:豐倍生物的野心
豐倍生物並不滿足於只生產生物柴油。他們還將觸角伸向了生物基材料領域,試圖打造一條從廢棄油脂到多元化產品的完整產業鏈。這種策略的好處是,可以分散風險、提高利潤空間。但壞處是,需要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能力。豐倍生物的野心很大,但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撐這個野心?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生物柴油第六?數字背後的真相
招股書上赫然寫著:截至2024年末,豐倍生物的生物柴油產能位居中國第六。這聽起來很厲害,對吧?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我們要仔細看看這個「第六」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市場佔有率的遊戲:4.68%的意義
根據USDA的統計,2024年中國生物柴油的總產量約為171萬噸,而豐倍生物的產量是8.01萬噸,市場佔有率約為4.68%。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豐倍生物在中國生物柴油市場上,只佔據了很小的一塊蛋糕。雖然排名第六,但和其他頭部企業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佔有率是否具有持續性?是否能夠在未來保持增長?這些都是需要打上問號的。
USDA數據的解讀:中國生物柴油的真實產量
這裡還需要注意一個細節:豐倍生物引用的是USDA(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雖然USDA的數據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畢竟是來自國外的機構。中國生物柴油的真實產量到底是多少?各家機構的統計口徑是否一致?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我們對豐倍生物市場地位的判斷。所以,對於招股書上的數字,我們不能盲目相信,而是要保持一定的 skepticism,多方驗證。
生物基材料:豐倍生物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生物柴油市場競爭激烈,想要突圍並不容易。豐倍生物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生物基材料領域,試圖開闢第二條增長曲線。但這條路,真的好走嗎?
與農化巨頭的聯姻:誰是贏家?
招股書中提到,豐倍生物與眾多農化領域的龍頭企業達成了長期合作,例如XXX、久易股份、XXX、XXX、XXX等(原文沒有提供具體名稱,這裡用XXX代替)。與這些巨頭合作,無疑可以幫助豐倍生物快速進入市場,擴大銷售渠道。但問題是,在這些合作中,豐倍生物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是平等的合作夥伴,還是只是供應商?如果是後者,那麼豐倍生物的議價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利潤空間也會被壓縮。而且,一旦這些巨頭找到更便宜或更好的替代品,豐倍生物的合作關係隨時可能終止。所以,與農化巨頭的聯姻,到底是雙贏,還是只是豐倍生物的一廂情願?
安全、環保、減量:概念還是現實?
豐倍生物宣稱,他們的生物基材料符合安全、環保和農藥減量增效的發展趨勢。這些概念聽起來都很美好,但實際上,生物基材料的安全性、環保性到底如何?是否真的能夠實現農藥減量增效?這些都需要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如果只是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層面,那麼豐倍生物的生物基材料很難獲得市場的認可。畢竟,消費者不是傻子,他們最終還是會用腳投票。
國際大咖「朋友圈」:是實力還是包裝?
豐倍生物的招股書裡,列出了一長串的國際知名客戶,包括TRAFIGURA(托克)、GLENCORE(嘉能可)等全球知名大宗商品交易商,以及BIOSYNTEC HANDELS GMBH、CARGILL NV(嘉吉)、SHELL(殼牌)、REG INTERNATIONAL TRADING & COMMODITIES B.V.(雪佛龙子公司)、BP(英國石油公司)等全球知名终端客户。這份名單看起來星光熠熠,彷彿在告訴投資者:我們豐倍生物,可不是一家普通的生物科技公司,我們是和國際大咖們一起玩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托克、嘉能可、殼牌…:光環下的隱憂
與這些國際大咖合作,當然可以提升豐倍生物的品牌形象,更容易獲得市場的信任。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合作背後可能存在的隱憂。這些大宗商品交易商和石油巨頭,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與他們合作,豐倍生物很可能處於弱勢地位,利潤空間會受到擠壓。而且,這些國際客戶往往更加注重產品的價格和供應的穩定性。一旦豐倍生物的產品價格上漲,或者供應出現問題,這些客戶很可能會轉向其他供應商。所以,這些國際大咖的「朋友圈」,既是光環,也可能是枷鎖。
供應鏈的風險:誰在掌握定價權?
豐倍生物的原材料主要來自廢棄油脂,而廢棄油脂的供應來源非常分散,包括餐廚垃圾、工業廢油等等。這種分散的供應鏈,一方面增加了豐倍生物的採購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其難以掌握定價權。如果廢棄油脂的價格大幅上漲,而豐倍生物又無法將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那麼其利潤空間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更重要的是,廢棄油脂的質量參差不齊,會直接影響到生物柴油和生物基材料的品質。如果豐倍生物無法有效控制原材料的質量,那麼其產品的競爭力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供應鏈的風險,是豐倍生物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營收的增長,利潤的停滯:豐倍生物的財務密碼
豐倍生物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從17.09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9.48億元人民幣,看似一片欣欣向榮。但是,仔細一看,淨利潤卻從1.33億元人民幣下降到1.24億元人民幣。這是怎麼回事?營收增加了,利潤反而減少了?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財務密碼?
三年數據對比: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在企業界並不少見。它可能意味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下降,或者產品的毛利率降低。對於豐倍生物來說,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市場競爭的加劇,都可能導致其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會嚴重影響投資者對豐倍生物的信心,甚至可能導致其股價下跌。因此,豐倍生物必須找到解決「增收不增利」問題的方法,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長期的成功。
原材料價格波動: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豐倍生物在招股書中也坦承,原材料價格波動是其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廢棄油脂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原油價格、政策變化、市場供需等等。如果廢棄油脂的價格大幅上漲,而豐倍生物又無法將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那麼其利潤空間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更糟糕的是,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往往難以預測,這使得豐倍生物難以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和銷售策略。因此,原材料價格波動就像一把懸在豐倍生物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