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万宏源的“放权”大戏:董事会权力扩张背后的阳谋?
董事会扩权:一场精心策划的“松绑”行动
中访网披露,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于2025年5月11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方案》。表面上,这是要提请股东大会批准,进一步明确董事会在投资、管理及决策方面的权限范围,看起来像是一场为了提升效率的“松绑”行动。但等等,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别忘了,资本市场的水深不见底,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暗藏玄机。申万宏源这次的“放权”,究竟是真心为了提升运营效率,还是另有图谋?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投资权限大跃进:谁来为风险把关?
根据方案,董事会将获得极大的投资业务授权:可以决定公司及子公司(不含申万宏源证券)的日常投资及退出,单项项目年度累计投资额不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0%,年度总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不受限制。等等,这数字是不是有点吓人?净资产的30%,50%!这可不是小数目。这意味着,董事会可以自主决定大笔资金的流向,而无需事事请示股东大会。这固然提升了决策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风险:谁来为这些投资决策把关?董事会成员都是投资专家吗?他们能保证每一笔投资都能获得回报吗?如果投资失败,谁来承担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不受限制,这会不会给内部利益输送留下空间?
管理权限乾坤大挪移:子公司成“独立王国”?
除了投资权限,董事会在管理方面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新设、并购或注销境内外子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单笔或退出不超过净资产10%,年度总额不超过20%),对外担保(单笔不超过净资产10%,总额不超过50%,且担保对象为资产负债率低于70%的子公司),自主决定融资及资产担保,进行集团范围内的资金统筹管理。甚至,他们还可以自主决定对外捐赠,公司及子公司(不含申万宏源证券)年度捐赠上限为1000万元,申万宏源证券捐赠额按公式计算,最高3000万元。突发重大事件援助可以超限,但需要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更令人咋舌的是,年度累计购置或处置固定资产等不超过净资产30%,单次不超过5%;债权、股权核销单笔不超过30亿元。这一系列授权,几乎将子公司的运营权完全交给了董事会,子公司会不会变成一个个“独立王国”,不受集团总部的控制?这对于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和风险控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捐赠与资产处置:董事会成“慈善家”与“清算人”?
董事会可以自主决定对外捐赠,这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仔细想想,真的没有问题吗?捐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慈善,还是为了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董事会成员会不会利用捐赠来谋取私利,或者进行政治献金?更令人担忧的是资产处置权。董事会可以自主处置固定资产、债权和股权,这会不会导致贱卖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知道,申万宏源可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它的资产不仅仅属于股东,更属于全体人民。
授权的“有效期”与“最终解释权”:一场文字游戏?
方案中强调,若与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冲突,以后者为准;授权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期满未重新授权则自动延续。董事会可将部分权限转授管理层,但一级法人机构设置等关键权限除外。等等,这又是一个文字游戏!“与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冲突,以后者为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董事会的决议违反了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那么就以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为准。但是,谁来判断董事会的决议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最终解释权在谁手里?如果董事会自己说了算,那么这句话还有什么意义?而“授权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期满未重新授权则自动延续”,这句话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不满意,想要取消授权,岂不是还要走一套复杂的程序?这简直就是给董事会颁发了一张“永久通行证”!
效率提升的幌子:股东大会的“橡皮图章”危机?
此次授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公司日常经营效率,但这真的能实现吗?还是仅仅是董事会为了扩张权力,而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董事会获得了过大的权力,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那么最终受损的,还是股东的利益。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次授权方案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那么股东大会会不会沦为董事会的“橡皮图章”,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这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