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風再起?A股旅遊酒店股集體抽風,背後竟是這盤大棋?
股海奇觀:旅遊酒店板塊的漲停迷霧
7月30日,原本死氣沉沉的A股市場,旅遊酒店板塊突然像打了雞血一樣,集體「抽風」。凱撒旅遊、天府文旅、西藏旅遊三家公司,股價直接封死漲停板,那架勢,彷彿明天就要登上月球!其他像嶺南控股、金陵飯店、華天酒店這些「難兄難弟」,也跟著雞犬升天,股價蹭蹭往上冒。這詭異的景象,讓人不禁懷疑:難道是莊家在背後搞鬼,準備割韭菜了?
說實話,A股的邏輯,向來不是我等凡人能夠參透的。今天還在ICU躺著,明天就能直接原地復活,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但這次旅遊酒店板塊的集體暴動,背後的原因,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畢竟,無風不起浪,A股的「妖風」,往往都伴隨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當然,明面上,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釋。比如,最近農業農村部開了個新聞發布會,大談特談什麼「農文旅融合」,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產品消費。這話聽起來很美好,但問題是,這些概念都喊了多少年了?真正落地的又有多少?
政策東風還是曇花一現?農業部的一紙公文,吹皺一池春水
農村部的新聞發佈會:一場關於農產品消費的「頂層設計」?
農業農村部這次的新聞發佈會,主題是「促進農產品消費」,聽起來好像很接地氣,但仔細一琢磨,卻感覺充滿了「頂層設計」的味道。會上強調,要推進農業與文、旅、體、教深度融合,發展科普研學、非遺與農副產品加工體驗等新業態,還要把特色農產品、道地食材賣到全國各地。這話術,簡直是把農業當成了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裡裝。
問題是,這些「高大上」的理念,真的能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嗎?還是只是讓一些專家學者和官老爺們,又多了一些可以寫報告、跑項目的機會?我對此表示高度懷疑。
文旅融合:一場美麗的誤會,還是拯救地方經濟的靈丹妙藥?
所謂的「文旅融合」,說白了就是把文化和旅遊綁在一起,試圖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往往變了味。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惜大興土木,搞一些假大空的景點,結果不僅沒有吸引到遊客,反而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風貌。更可悲的是,很多農民並沒有從中受益,反而是被資本和權力所剝削。
當然,我並不是一概否定文旅融合的價值。如果能夠真正做到保護文化、尊重自然、惠及農民,那麼文旅融合確實有可能成為拯救地方經濟的靈丹妙藥。但問題是,在現實中,這種理想狀態實在是太罕見了。
地方政府的「農文旅」實驗:誰在真刀真槍,誰又在渾水摸魚?
「農文旅融合示範縣」: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
農業農村部雄心勃勃地計劃到2025年培育100個農文旅融合示範縣,這數字聽起來就很「中國特色」。每當上面有個政策下來,各地政府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爭先恐後地「跑部錢進」,好像誰慢了一步,就會錯過一個億似的。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幾年,我們將會看到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文旅造城運動」。
但問題是,這些示範縣,真的能起到示範作用嗎?還是只是換湯不換藥,把原來的鄉鎮企業和旅遊景點,重新包裝一下,然後掛個「農文旅融合」的牌子了事?我對此深感憂慮。
浙江嘉興:新時代「千萬工程」的農文旅樣板?
浙江嘉興,作為長三角地區的富庶之地,自然不甘落後。他們搞了個「新時代『千萬工程』」,試圖打造一批農文旅融合示範點。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但具體怎麼操作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一些3A級景區村莊串聯起來,搞成一片連綿不絕的「景區群」。
這種模式,看似整合了資源,實際上卻可能造成同質化競爭。每個村莊都搞一樣的東西,遊客來了一次就不想再來了。而且,這種「抱團發展」的模式,也很容易讓一些弱勢村莊被邊緣化,無法真正分享到發展的紅利。
山西陽曲:空有文化底蘊,能否擺脫「資源詛咒」?
山西陽曲,作為山西省首批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市縣之一,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文化底蘊。但問題是,山西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都受到「資源詛咒」的困擾。靠挖煤發財,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嚴重。現在搞農文旅融合,能否擺脫這種困境呢?
陽曲縣搞了幾個農文旅項目,比如「詩酒田園」上安村、「三藏古寺」龍泉村。但這些項目,看起來都缺乏亮點,難以真正吸引遊客。而且,陽曲的交通條件相對落後,也限制了旅遊業的發展。總而言之,陽曲的農文旅之路,充滿了挑戰。
廣西賓陽:稻花香裡的田園夢,能開出什麼樣的花?
廣西賓陽,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區之一,試圖以「稻花香裡」為主題,打造一個集農業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示範區。這聽起來很詩情畫意,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可能面臨諸多困難。
首先,賓陽的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缺乏高品質的農產品。其次,賓陽的文化底蘊雖然深厚,但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呈現。第三,賓陽的旅遊配套設施相對落後,難以滿足高端遊客的需求。總而言之,賓陽的田園夢,能否開出美麗的花朵,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河北遷西的唐山·花鄉果巷: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樣板戲」?
河北遷西的唐山·花鄉果巷,是一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以特色水雜果產業為基礎,整合油用牡丹、獼猴桃、小雜糧等產業,打造集生態、旅遊、文化、富民於一體的綜合體。這種模式,看似很全面,但實際上卻可能樣樣不精。
田園綜合體,本質上是一種產業園區,需要精細化的管理和運營。但很多地方政府,缺乏這種經驗和能力,往往把田園綜合體搞成一個大雜燴,什麼都想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好。而且,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很容易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
山東沂水的尹家峪:紅色精神與田園旅遊的「另類結合」?
山東沂水的尹家峪,以沂蒙當地紅色精神為差異化特色,融入高新科技,打造引領田園旅遊未來的差異化之路。這種模式,聽起來很新穎,但實際上卻可能存在爭議。
紅色旅遊,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宣傳,需要嚴肅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如果把紅色旅遊與田園旅遊簡單地結合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對歷史的歪曲和誤讀。而且,高新科技的應用,也需要謹慎考慮。如果過度依賴科技,反而會破壞田園的自然風貌,失去原有的魅力。總而言之,尹家峪的「另類結合」,需要謹慎探索。
上市公司的「農文旅」棋局:誰在借機圈錢,誰又在真心耕耘?
休閒農業3.0時代:一場資本的盛宴,還是農民的福音?
隨著休閒農業市場的快速增長,各路資本紛紛湧入,企圖在這片新興的藍海中分一杯羹。所謂的「休閒農業3.0時代」,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本質上還是一場資本的盛宴。上市公司紛紛布局休閒農業,開發鄉村民宿、康養旅居、農事體驗等新業態,表面上是為了拓展收入來源,實際上卻可能是在借機圈錢。
問題是,這些資本的湧入,真的能給農民帶來福音嗎?還是只是讓一些農民失去了土地,淪為資本的廉價勞動力?我對此深表懷疑。休閒農業的發展,應該以農民為主體,而不是以資本為主導。如果不能真正讓農民分享到發展的紅利,那麼休閒農業就只是一場空洞的口號。
精準定位?差異化產品?別鬧了,遊客要的是「真東西」!
面對休閒農業市場的快速增長,一些專家學者開始鼓吹「精準定位」、「差異化產品」,彷彿只要掌握了這些秘訣,就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但我要說,別鬧了!遊客要的不是那些花裡胡哨的概念,而是「真東西」。
什麼是「真東西」?就是真實的自然風光、真實的農村生活、真實的文化體驗。如果只是在農村蓋幾棟歐式別墅,種一些進口花卉,搞一些千篇一律的娛樂項目,那麼遊客很快就會厭倦。只有真正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農民,才能打造出真正吸引遊客的休閒農業產品。
政策紅利?金融支持?先搞清楚,這塊蛋糕你分得到嗎?
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到要增強「農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務供給,用好信貸市場服務平台,賦能數字鄉村發展。這聽起來很誘人,但問題是,這些政策紅利和金融支持,真的能落到實處嗎?
在現實中,很多上市公司,往往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輕而易舉地獲得政府的扶持和銀行的貸款。而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民和小型企業,卻往往被擋在門外。因此,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先搞清楚,這塊蛋糕你真的分得到嗎?
A股「農文旅」概念股點將錄:誰是真龍,誰是草包?
凱撒旅遊:玫瑰園裡的「美麗陷阱」?
凱撒旅遊與山東芳蕾集團合作開發山東芳蕾千畝玫瑰示範園,試圖打造一個集玫瑰種植、觀光遊覽、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聽起來很浪漫,但仔細一想,卻充滿了風險。玫瑰花雖然美麗,但卻是一種嬌貴的植物,需要精心的呵護和管理。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玫瑰花的大面積死亡,導致項目的失敗。而且,玫瑰花的觀賞期相對較短,難以全年吸引遊客。因此,凱撒旅遊的玫瑰園項目,很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陷阱」。
當然,凱撒旅遊還與海南橡膠集團合作探索生態農業與健康文旅融合模式,計劃通過特色民宿、有機食品體驗等方式,將傳統農業升級為集種植、觀光、康養於一體的複合型業態。但問題是,海南的旅遊市場競爭激烈,凱撒旅遊能否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還有待觀察。
西藏旅遊:高原風光的「變現魔術」?
西藏旅遊作為西藏本土唯一的旅遊類上市公司,擁有得天獨厚的高原生態資源和藏族文化底蘊。他們通過景區聯動、文創開發、智慧平台整合等方式,試圖將這些資源變現。子公司西藏聖地國際旅行社推出了林芝深度遊產品,整合桃花節、藏藥種植基地參觀、高原牧場徒步等元素。這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問題是,西藏的旅遊市場也存在諸多挑戰。
首先,西藏的交通條件相對落後,限制了旅遊業的發展。其次,西藏的生態環境脆弱,需要嚴格的保護。第三,西藏的文化具有獨特性,需要尊重和傳承。如果不能處理好這些問題,西藏旅遊的「變現魔術」,很可能會變成對高原風光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