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鏈博會上,北京銀行霍學文的豪言壯語:這哪是銀行,根本是變形金剛!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上,北京銀行的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那可真是出盡了風頭。要我說,他那場在數字科技主題活動上的主旨演講,簡直能讓人直接原地螺旋升天!什麼「數字經濟是為產業鏈供應鏈多維度賦能的關鍵」,這些官話套話咱就不提了。重點是,他講的那些北京銀行服務數字經濟的「實踐經驗和成果」,聽得我差點以為北京銀行已經不是一家銀行,而是一家偽裝成銀行的變形金剛!
他口中那個什麼「五條鏈」戰略,科技金融「生態服務鏈」、供应链金融「產融共贏鏈」、并购金融「價值撮合鏈」、跨境金融「開放合作鏈」、客戶成長「全生命週期服務鏈」,聽起來簡直像漫威宇宙裡面的無限寶石,集齊了就能統治宇宙。但仔細一想,這不就是銀行想方設法把你的錢從各個角度榨乾的委婉說法嗎?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太過陰暗,人家北京銀行說不定真是菩薩心腸,一心想著普渡眾生。
北京銀行:金融界的一股清流,還是披著羊皮的狼?
北京銀行,這家名字聽起來就充滿首都氣息的銀行,在金融圈裡一直給人一種四平八穩的印象。但這次霍學文在鏈博會上的高調發言,讓我開始懷疑,這家銀行是不是要開始走激進路線了?
「五條鏈」戰略:野心勃勃,還是空中樓閣?
這個「五條鏈」戰略,聽起來的確很宏偉,涵蓋了科技、產業、跨境、客戶等各個方面。但問題是,這些鏈條真的能像他們說的那樣,環環相扣,產生協同效應嗎?還是說,這只是一個為了吸引眼球,堆砌出來的華麗辭藻?畢竟,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金融行業,最怕的就是把盤子鋪得太大,最後卻無力支撐,導致資金鏈斷裂。北京銀行,你可得悠著點!
科技金融「生態服務鏈」:專精特新企業的保姆?
北京銀行把科技金融當成「第一戰略」,把「專精特新」當成「一號工程」,這話聽起來像是要all in科技創新了。不過,說白了,這不就是看準了國家扶持科技企業的大方向,想搭上政策的順風車,大賺一筆嗎?當然,如果北京銀行真能把科技金融做好,那對國家對企業都是好事。但如果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卻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另當別論了。
「金粒e貸」、「創新積分貸」... 名字土味,效果驚人?
什麼「金粒e貸」、「創新積分貸」、「領航AI貸」、「聯創e貸」,這些產品的名字,聽起來真是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氣息,簡直像農村信用社才會推出的產品。但據說這些貸款產品能覆蓋企業的整個生命週期,從初創到上市都能提供資金支持。這就像是給科技企業找了一個全職保姆,照顧它們的吃喝拉撒睡。不過,這些貸款的利率是多少?審批流程有多複雜?這些才是企業真正關心的問題吧?
供应链金融「產融共贏鏈」:AI加持,效率飛升?
數字經濟時代,供應鏈的韌性當然很重要,但北京銀行說他們打造了「AI驅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這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AI還能幫你變出原材料,或者預測哪個供應商會突然倒閉不成?我看這AI,多半是拿來做風控,或者提高一點辦事效率而已,真要說能讓供應鏈「產融共贏」,恐怕是吹牛的成分居多。
「秒e融」:15分鐘放款?這是在挑戰人類極限!
霍學文說,他們推出了「秒e融」產品,全流程智能驅動,供应链融资放款由8小時壓縮至15分鐘,縮短時長90%以上。我的天!15分鐘放款?這是在挑戰人類極限嗎?我敢打賭,這15分鐘肯定不包括前期準備資料、審核、擔保等等的時間。要不然,银行的风控部门早就集体辞职了。這種「秒放款」的噱頭,聽聽就好,別太當真。
「京e棉」、「車e融」... 聽起來像農產品,實際上是金融服務?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北京銀行還定制了「京e棉」、「車e融」、「涂e融」等行业专属服务方案。這些名字,乍一聽還以為是哪個電商平台在賣農產品,結果仔細一看,才知道是金融服務!這命名風格,真是讓人無語。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些服務真的能針對不同行業的痛點,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解決方案,那倒也算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換個名字,包裝一下,實際內容還是老一套,那就純粹是忽悠了。
并购金融「價值撮合鏈」:銀行也搞媒合?
北京銀行說他們要打造「e并购」品牌,聚焦企業併購重組需求,這聽起來就像是銀行也要開始搞媒合,當起了企業界的紅娘。這年頭,銀行真是什麼都想做啊!不過,企業併購重組,可不是隨便拉郎配就能成功的。這涉及到財務、法律、戰略等多個層面,一個不小心,就會弄得兩敗俱傷。北京銀行,你確定你真的懂併購?還是只是想藉著這個名頭,多放幾筆貸款,賺點手續費?
「e并购」:科技企業的相親大會?
這個「e并购」的名字,讓人聯想到現在流行的相親網站。難道北京銀行要搞一個科技企業的相親大會,讓大家在網上互相看對眼,然後就結婚(併購)了?如果真是這樣,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又是全国首单,又是试点城市首单... 這種紀錄有意義嗎?
北京銀行還特別強調,他們的科技并购贷款试点實現了三個全國首單、四個試點城市首單落地。又是「首單」!這些銀行,怎麼這麼喜歡搞「首單」?難道拿了「首單」,就能證明自己的實力了嗎?在我看來,這些「首單」更多的是噱頭,是為了吸引眼球,製造話題。真正重要的,還是要看這些併購貸款,能不能真正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提升競爭力。
跨境金融「開放合作鏈」:服務到天涯海角?
數字經濟要發展,當然需要走向全球,整合全球資源。北京銀行說他們要以高質量跨境金融服務,助力高水平開放共享,這話聽起來沒毛病。但問題是,跨境金融可不是那麼好做的。各國的法律法規、貨幣政策、文化習俗都不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踩到雷。北京銀行,你確定你準備好了嗎?還是只是想趁著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東風,撈一筆跨境業務?
「客戶走到哪裡、銀行服務到哪裡」:這口號喊得真響!
北京銀行喊出了「客戶走到哪裡、銀行服務到哪裡」的口號,聽起來真是豪氣干雲!但仔細想想,這真的能做到嗎?客戶跑到非洲的原始森林裡,難道北京銀行也要在那裡開一家分行?當然,我知道他們的意思是說,要通過網絡和技術手段,為客戶提供遠程服務。但問題是,網絡安全、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題。北京銀行,你可別光喊口號,實際行動也要跟上啊!
客戶成長「全生命週期服務鏈」:從搖籃到墳墓,都要賺?
北京銀行野心真不小,竟然想提供覆蓋客戶「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從兒童到老人,一個都不放過。這算盤打得,簡直比葛朗台還精!不過,這種「一條龍」服務,真的對客戶有利嗎?還是只是銀行想方設法鎖定客戶,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提款機」?
兒童金融、人才金融、養老金融... 難道要把客戶榨乾?
兒童金融,聽起來像是要從小培養客戶的理財意識,但實際上,很多銀行都是藉著這個名頭,推銷一些收益並不高的理財產品。人才金融,聽起來像是要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但實際上,很多貸款的門檻都很高,真正能拿到錢的人才並不多。養老金融,聽起來像是要為老年人提供安心的養老保障,但實際上,很多產品的風險都很高,一不小心就會血本無歸。北京銀行,你真的想為客戶著想,還是只想把他們榨乾?
「人-家-企」一體化服務:這算盤打得真精!
更厲害的是,北京銀行還提出了「人-家-企」一體化服務模式,要把個人、家庭和企業都綁在一起。這就像是把客戶變成了一個生態系統,讓銀行可以從各個角度獲取利益。這算盤,真是打得精妙絕倫!不過,這種模式真的能讓客戶受益嗎?還是只是讓銀行更容易控制客戶,把他們牢牢地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All in AI:北京銀行要變成人工智慧公司?
北京銀行聲稱要進一步打造「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銀行」,要「All in AI」,這口號喊得比矽谷的科技公司還響亮!難道他們真的要放棄傳統金融業務,轉型成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了嗎?我看這「All in AI」,更多的是一種姿態,一種吸引投資和人才的手段。畢竟,現在不談AI,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科技的。
「產業大腦」:聽起來很科幻,實際上是啥?
北京銀行還提出了要構建「AI驅動的產業大腦」,聽起來簡直像科幻電影裡面的情節。這個「產業大腦」到底是什麼?難道是一個超級電腦,能分析所有行業的數據,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只是一些AI算法,能提高銀行的運營效率?我猜,後者的可能性更大。畢竟,要打造一個真正的「產業大腦」,需要的技術和資源,可不是一家銀行能搞定的。
數據要素:下一個金礦?
北京銀行說要打造覆蓋數據要素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體系,要深化「數據資產化」實踐,要創新數據質押、數據信託、數據資產證券化等多元化工具。哇!聽起來好高大上!但問題是,數據這種東西,真的能變成錢嗎?還是只是銀行想炒作一個新概念,然後從中牟利?
數據質押、數據信託、數據資產證券化... 這是在變魔術嗎?
數據質押,聽起來像是把數據當成抵押品,向銀行借錢。但問題是,數據這種東西,價值很難評估,而且很容易被複製,銀行怎麼保證自己的利益?數據信託,聽起來像是把數據交給銀行託管,讓銀行幫你管理和增值。但問題是,銀行真的有能力管理好這些數據嗎?他們會不會把你的數據賣給競爭對手?數據資產證券化,聽起來像是把數據變成證券,在市場上交易。但問題是,這種證券的風險很高,一旦數據洩露或者價值下降,投資者就會血本無歸。北京銀行,你確定你不是在變魔術,把投資者當成傻瓜?
「京行e鏈通」: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萬靈丹?
北京銀行說要依托「京行e鏈通」等平台,向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的長尾中小微企業延伸服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融資「最後一公里」。聽起來真是太棒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如果北京銀行真的能解決這個問題,那簡直是功德無量。但問題是,這種「最後一公里」,往往是最難打通的。因為這些中小微企業,風險高、信用低,銀行很難放心把錢借給他們。北京銀行,你真的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嗎?還是只是想做做樣子,騙取政府的補貼?
打通「最後一公里」:說的比唱的好聽?
「打通最後一公里」,這句話聽起來真是耳熟能詳。各行各業,都喜歡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所做的事情。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這「最後一公里」就像是一個黑洞,吞噬了無數的資源和努力,卻始終無法到達終點。北京銀行,你確定你不會重蹈覆轍,讓「京行e鏈通」變成一個無底洞?還是真的能把這「最後一公里」打通,讓中小微企業也能享受到金融的陽光雨露?
北京銀行的野心:金融護航者,還是科技巨頭?
總而言之,這次鏈博會上,北京銀行的表現可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霍學文的演講,既展現了北京銀行的雄心壯志,也暴露了其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北京銀行到底是想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巨頭,還是只想繼續做一家四平八穩的傳統銀行,這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北京銀行能不忘初心,真正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潤和規模。畢竟,金融的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而不是玩弄數字遊戲。希望北京銀行能牢記這一點,不要迷失在科技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