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經濟」夢碎?新里程的豪賭與未竟之路
新里程,這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希望,彷彿預示著一家企業在「銀髮經濟」的藍海中乘風破浪,開創嶄新篇章。然而,現實卻往往比理想骨感。這家以傳統中成藥「獨一味」起家的老牌藥企,近年來大舉收購醫院資產,企圖轉型為「銀髮經濟第一股」,但一路走來卻可謂是跌跌撞撞,充滿了變數。
故事的開端,是新里程敏銳地嗅到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商機。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銀髮經濟」成為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的熱點。新里程看準了老年醫療、養老服務等領域的巨大潛力,開始積極佈局醫療產業。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新里程的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高額的銷售費用、不足的研發投入、屢屢受挫的融資計劃,以及高層的震盪,都給這家企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更令人擔憂的是,其試圖注入上市公司的醫院資產,也並非都如表面般光鮮亮麗,其中隱藏著債務、股權等諸多問題。
這不禁讓人質疑,新里程的「銀髮經濟」夢,究竟是充滿希望的坦途,還是佈滿荊棘的豪賭?這家企業能否成功轉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亦或者,最終會夢碎於現實的殘酷?
中成藥龍頭的轉型焦慮:醫院資產注入能解渴?
身為中成藥界的老大哥,新里程手握「獨一味」這張王牌,過去靠著這味藥在市場上叱吒風雲。然而,隨著醫藥政策的改變、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民眾對傳統藥品的信任度下降,單靠中成藥顯然難以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於是,新里程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更具潛力的醫療服務領域,試圖通過收購醫院資產,實現業務多元化,尋找新的增長點。
但問題是,醫院資產真的能成為新里程的救命稻草嗎?收購醫院並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醫院的管理運營與藥品生產銷售有著天壤之別,新里程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來駕馭這些醫療機構,實在令人懷疑。更何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里程似乎更熱衷於「買買買」,而不是真正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和效率。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恐怕難以讓其在醫療市場上站穩腳跟。
銷售費用高企:學術推廣的灰色地帶?
說到新里程,就不得不提它那高得嚇人的銷售費用。2024年,新里程的推廣服務及宣傳費高達2.65億元人民幣,竟然是其研發費用的近27倍!這數字簡直是匪夷所思。一家藥企,不把錢花在研發新藥上,反而砸重金搞宣傳,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仔細分析新里程的銷售模式,不難發現,其主要依賴「經銷+專業化學術推廣」的方式來提升產品的「學術地位」,擴大品牌影響力。說白了,就是通過各種學術會議、專家講座等形式,向醫生和患者推銷產品。這種「學術推廣」的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商業賄賂等問題,實在是個謎。
近年來,監管部門一直在加大對醫藥行業不合理銷售行為的整治力度,嚴查以學術會議等名義進行的違規行為。新里程如此大手筆地投入銷售費用,難道就不怕引火燒身嗎?還是說,它有著一套獨特的「公關技巧」,能夠在監管的夾縫中生存?
研發投入不足:獨一味的創新困境?
與高額的銷售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里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少得可憐。2024年,其研發費用僅有986萬元人民幣,占同期總營收的比例只有0.26%。這數字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一家想要在醫藥行業立足的企業,竟然如此輕視研發,這簡直是自掘墳墓。
更令人費解的是,新里程的研發模式也存在問題。其內部研發投入遠遠少於外部委託研發。這意味著,新里程更傾向於花錢購買現成的技術,而不是自己培養研發團隊,進行自主創新。這種「拿來主義」固然可以省時省力,但卻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也難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
「獨一味」雖然是新里程的招牌產品,但畢竟是老藥,缺乏創新和活力。如果新里程不能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開發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恐怕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定增夭折與股價低迷:資本市場的信心危機
新里程想要轉型,想要擴張,都離不開錢。為了補充流動資金,公司早在2022年就推出了6.8億元的定增方案,希望能夠從資本市場上撈一筆。然而,天不遂人願,這個定增方案一拖再拖,最終還是宣告流產。這對於新里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定增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市場環境不好,也可能是投資者對新里程的發展前景不看好。但無論如何,這都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新里程的信心不足。一家連融資都困難的企業,又談何發展?
更糟糕的是,新里程的股價近年來持續震盪走低,從2023年3月的5.88元跌至如今的2.16元左右。股價是企業價值的直接體現,股價下跌意味著市場對新里程的估值正在下降。這無疑給新里程的轉型之路雪上加霜。
為了提振股價,新里程在2024年8月實施了股票回購行動,試圖向市場傳遞積極的信號。然而,回購的效果卻並不明顯。股價雖然在短期內有所反彈,但很快又回落到原來的水平。這表明,僅僅依靠回購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新里程需要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才能重拾投資者的信心。
董事長被查:高層震盪下的隱憂
屋漏偏逢連夜雨,新里程的煩心事可謂是一樁接一樁。就在公司轉型的關鍵時刻,卻傳出了董事長林楊林被留置調查的消息。這無疑給新里程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公司聲明稱,林楊林被查與公司無關,但這種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作為公司的掌舵人,董事長的行為必然會對公司的形象和運營產生影響。更何況,林楊林已經缺席了多次重要會議,這更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在這種情況下,新里程的內部管理能否保持穩定,各項業務能否正常推進,都是一個巨大的問號。高層的震盪往往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可能導致公司戰略的調整和人事的變動。這對於正在轉型的新里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華北市場崩盤:擴張策略的滑鐵盧?
如果說高層震盪是內部問題,那麼華北市場的崩盤則是外部挑戰。華北地區曾經是新里程銷售收入增速最快的地區,但在2024年卻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據年報披露,新里程2024年在華北地區的銷售額同比下滑了71%,是各個區域中下滑幅度最大的。
華北市場的崩盤意味著,新里程的擴張策略在該地區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可能是因為市場競爭加劇,也可能是因為銷售渠道出現問題,還可能是因為產品不適應當地市場。但無論是什麼原因,這都表明新里程在市場開拓方面存在不足。
一個區域市場的崩盤,可能會對整個公司的業績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它會動搖投資者對新里程擴張能力的信心。如果新里程不能及時找到問題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恐怕會在其他地區重蹈覆轍。
醫院資產注入的重重迷霧:誰能笑到最後?
新里程的轉型戰略核心,無疑是將控股股東新里程集團旗下的優質醫院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新里程集團手握近30家二級以上醫院,其中更不乏7家三級醫院,總床位數近20000張。相比之下,上市公司新里程的醫療資源就顯得有些單薄,截至去年末只有3家三甲醫院資產。這也難怪新里程會如此渴望將集團的優質資產納入囊中。
然而,醫院資產注入並非一蹴可幾。除了需要經過複雜的審批程序外,還需要考慮到資產的估值、盈利能力、合規性等諸多因素。更重要的是,新里程集團的醫院資產並非都如表面般光鮮亮麗,其中隱藏著不少問題和風險。
債務纏身與股權凍結:東營老年醫院的隱憂
新里程擬收購的東營新里程老年醫院,號稱是「銀髮經濟」的創新實踐者,營收也連續多年保持雙位數增長。然而,這家醫院的股東結構卻有些複雜。其股東之一的山東東趙實業集團,幾年前爆發了債務危機,被多家銀行申請強制執行。更糟糕的是,東趙實業集團持有的新里程老年醫院股權,還被東營農商行申請凍結。
這意味著,新里程收購東營老年醫院的交易,可能會面臨法律上的障礙。如果東趙實業集團的債務問題無法解決,其持有的股權可能會被拍賣,甚至可能導致新里程的收購計劃流產。即使收購成功,新里程也可能需要承擔東趙實業集團的部分債務,這無疑會增加其財務負擔。
合規性改造:資產注入的攔路虎?
除了債務問題外,醫院資產的合規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中國,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在稅收、土地、醫保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果新里程集團旗下的醫院是非營利性的,那麼在注入上市公司之前,需要先完成營利性改造。而營利性改造的過程,往往涉及到複雜的程序和高昂的成本。
據國海證券分析師透露,截至2024年10月,新里程健康集團已經完成了旗下部分醫院的營利性改造工作。但還有一些醫院尚未完成改造,這可能會延緩資產注入的進程。更重要的是,營利性改造後,醫院的運營成本可能會上升,盈利能力可能會下降,這也會影響新里程的投資回報。
複雜的股權結構:雙鷺藥業的算盤?
除了東營老年醫院外,新里程集團旗下的其他醫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例如,洛陽新里程醫院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是北京新里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而後者的二股東是雙鷺藥業。這意味著,雙鷺藥業也間接持有洛陽新里程醫院的股權。
這種複雜的股權結構,可能會增加資產注入的難度。新里程需要與雙鷺藥業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才能順利收購洛陽新里程醫院的股權。更重要的是,雙鷺藥業也可能藉此機會,參與到新里程的醫療業務中來,甚至可能成為新里程的競爭對手。這對於新里程來說,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結語:新里程的未來,是坦途還是荊棘?
綜上所述,新里程的轉型之路可謂是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從中成藥龍頭到「銀髮經濟第一股」,這條路並不好走。高額的銷售費用、不足的研發投入、屢屢受挫的融資計劃,以及高層的震盪,都給這家企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更令人擔憂的是,其試圖注入上市公司的醫院資產,也並非都如表面般光鮮亮麗,其中隱藏著債務、股權等諸多問題。
新里程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首先,要改變重銷售輕研發的局面,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其次,要嚴控銷售費用,避免不正當的商業行為。再次,要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改善財務狀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提升醫院的管理運營水平,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如果新里程能夠克服這些困難,或許真的能夠在「銀髮經濟」的藍海中開創一片新天地。但如果它不能及時調整戰略,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恐怕最終只能在轉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被市場淘汰。
新里程的未來,究竟是坦途還是荊棘?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