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刮起「低空经济」龙卷风?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是真风口还是炒作?
黄浦江畔的「空中乌托邦」:一场博览会的野心
眼瞅着2025年7月就要到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要搞个大事情——「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这名字听着就玄乎,什么「低空经济」,不就是无人机满天飞,电动飞机拉客吗?说白了,就是想在天上搞事情!
听说这次博览会占地6万平米,来了300多家参展商,还要开30多场论坛。主办方口气不小,号称要吸引5万多人来参观。我估摸着,里面肯定有不少是来看热闹的,想看看这「低空经济」到底能吹出什么花来。
低空经济:被写进政府报告的「新质生产力」?
这「低空经济」可不是什么新鲜词,早两年就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了。官方的说法是,这是「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说白了,就是想靠这个来拉动经济增长。但问题是,这「低空经济」到底能不能撑起这么大的野心?
我个人觉得,这概念有点虚。什么叫「低空经济」?好像啥都能往里装。无人机送外卖是低空经济,电动飞机载人也是低空经济,就连航模比赛也能算进去。感觉就像个筐,啥都往里装,最后装出来的东西,可能啥也不是。
三大巨头联手:这场展会,到底想玩多大?
这次博览会的主办方来头不小,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都是响当当的国企。这三大巨头联手,摆明了是要把这「低空经济」做成一个大生意。而且还拉来了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等等一堆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站台,声势搞得挺大。
不过,我总觉得有点用力过猛。这么多大佬一起捧,到底是真有前景,还是想人为制造一个风口?毕竟,现在啥都讲「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但这风停了之后,摔下来的可就惨了。
烧钱、技术、政策:低空经济的「不可能三角」
要我说,这「低空经济」要真想搞起来,得解决三个大问题:钱、技术、政策。这三个问题,就像一个「不可能三角」,很难同时兼顾。
首先是钱。搞「低空经济」可不是闹着玩的,无人机、电动飞机,哪样不要烧钱?光靠几家企业,根本玩不转,必须要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但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谁愿意往这个不确定的领域砸钱?
其次是技术。「低空经济」的核心是飞行安全。无人机满天飞,电动飞机载人,一旦出了事故,那可是大事。现在的技术,真的能保证绝对安全吗?我觉得悬。
最后是政策。空域管理、飞行审批、安全监管,这些都是政策问题。现在的政策,对「低空经济」的限制还很多,很多地方想飞都飞不起来。政策不放开,「低空经济」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从「高大上」到「接地气」:低空经济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人机足球」:是科技还是噱头?
这次博览会居然还有「无人机足球」比赛!我当时就震惊了,这是什么鬼才想法?让一群无人机在空中踢足球,这真的有人看吗?我承认,这玩意儿可能有点科技含量,但总感觉是主办方为了吸引眼球,硬生生搞出来的一个噱头。
据说,这还是「全国无人机室内项目最高水平的赛事」,还要选拔国家队!我只想说,这国家队选出来干嘛?去参加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吗?这比赛真的存在吗?我表示深深的怀疑。
「飞行汽车」通勤:科幻照进现实?
博览会上,肯定少不了「飞行汽车」的身影。这玩意儿已经炒了好几年了,每次都说要量产、要商业化,但到现在也没见几辆真正在天上飞的。这次博览会上,估计又是摆几个模型,让大家过过眼瘾。
什么「未来城市通勤解决方案」,听着就遥远。先不说价格贵不贵,就说这安全问题,谁敢坐啊?万一在空中抛锚了,那可就直接「空中解体」了!而且,现在的城市交通已经够堵了,再来一堆飞行汽车,那还不得乱套了?
低空经济「人才荒」:谁来开飞机?
「低空经济」要发展,光有飞机还不行,还得有人开。但问题是,现在飞行员严重短缺,谁来开这些无人机和电动飞机?难道要从挖掘机司机里选拔吗?
主办方倒是挺贴心,还搞了个「低空招聘信息」,号称要搭建人才供需桥梁。但我估计,这招聘信息里,大部分都是销售和市场人员,真正懂技术、会开飞机的人,估计没几个。而且,就算招到了人,待遇怎么样?工作环境怎么样?这些都是问题。
万亿市场?泡沫幻影?低空经济的未来猜想
上海:下一个「低空硅谷」?
上海一直想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次搞「低空经济」,也是想抢占先机。他们想把上海打造成下一个「低空硅谷」,吸引全球的低空企业来落户。想法是好的,但能不能实现,就不好说了。
上海的优势是资金和政策。有钱,可以砸;政策上,也比较开放。但上海的劣势是空域资源有限。上海的空域本来就很紧张,军用、民用飞机已经够多了,再来一堆无人机和电动飞机,估计 airspace 都要堵死了。
是蓝海,还是红海?
现在都说「低空经济」是蓝海市场,谁先入局,谁就能赚大钱。但我总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幻觉。等大家都涌进来之后,这片蓝海很快就会变成红海,竞争会非常激烈。
而且,「低空经济」的门槛并不低。技术、资金、人才,缺一不可。小企业想进来分一杯羹,恐怕很难。最终,这块蛋糕可能还是会被几家大企业瓜分。
所以,对于「低空经济」,我既不看好,也不看衰。我觉得,这玩意儿有潜力,但也有风险。能不能成功,关键还是要看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能不能形成合力。如果只是靠炒概念、讲故事,那「低空经济」最终只会是一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