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機器人狂潮將至?中國AI產業的豪賭與東土科技的「鴻道」
摩根士丹利的預言:人形機器人的中國式爆發
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近丟出一個震撼彈,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下半年引爆一波人形機器人熱潮。這預言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情節,但仔細分析,卻又讓人覺得「好像有點道理」的程度。你可能會想:人形機器人?這不是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東西嗎?但事實是,這項技術已經悄悄地逼近我們,而中國很可能成為這場變革的領頭羊。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兩個關鍵的觀察。首先,中國政府對「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產業的支持力度簡直是史無前例。所謂「具身智能」,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感知、思考和行動能力。北京市政府甚至發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目標是在2027年打造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千億級!這可不是小數目,而是真金白銀的投資和政策傾斜,足以看出政府發展這項產業的決心。
政策推波助瀾:一場由上而下的產業革命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個讓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國市場的原因是商業訂單的爆發。近期,優必選科技(UBTECH)一筆9051萬元人民幣的採購案,以及智元機器人(Unitree Robotics)和宇樹科技(DeepRobotics)聯合中標的1.24億元人民幣項目,都顯示人形機器人已經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商業化的驗證階段。這些訂單不僅代表了市場的需求,更代表了企業對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信心。
想像一下,在未來的工廠裡,人形機器人取代了流水線上的工人,不知疲倦地工作;在醫院裡,人形機器人協助醫生進行手術,提高精準度和效率;甚至在我們的家裡,人形機器人成為貼心的管家,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這聽起來很夢幻,但如果中國政府真的全力推動,加上企業的積極投入,這一天或許真的不會太遠。
「鴻道」的野心:不只是個作業系統
黃仁勳的遠見與「智算控一體」的設計哲學
英偉達(NVIDIA)的執行長黃仁勳,這位科技界的風雲人物,在第三屆鏈博會上提出了一個觀點:「機器人的下一代浪潮是機器人系統」。這句話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點出了人形機器人發展的關鍵:不只是做出一個能動的機器人,更要打造一個能思考、能協作的智慧系統。而東土科技的「鴻道」作業系統,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鴻道作業系統的核心理念是「智算控一體」,簡單來說,就是將AI推理、運動控制等不同的關鍵任務,整合在同一個硬體平台上運行。這就像是在一個大腦裡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可以大幅降低系統的複雜度和成本。想像一下,如果你的電腦需要不同的處理器來運行不同的程式,那會有多麻煩?「智算控一體」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機器人能夠更有效率地運作。
打破開發瓶頸:一站式工具鏈與硬體成本的解放
傳統的機器人開發流程非常繁瑣,需要不同的團隊負責感知、決策和控制,而且各個環節之間往往存在著溝通障礙。鴻道作業系統提供了一套「一站式工具鏈」,整合了從感知到控制的完整開發流程,讓開發者可以更快速、更方便地開發機器人應用。這就像是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廚房,讓廚師可以輕鬆地準備各種美味佳餚。
此外,鴻道作業系統還能降低硬體成本。透過虛擬化技術,鴻道可以提升晶片的利用率,降低對高端製程的依賴。這意味著,機器人製造商可以使用更便宜的晶片,也能實現高性能的機器人控制。這就像是找到了一種更有效率的發電方式,可以用更少的資源產生更多的能量。
群體智能的想像:百台機器人協同作業的未來
鴻道作業系統最令人期待的功能之一,是它支持100+機器人協同作業。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工廠裡,我們可以讓數百台機器人同時工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就像是一個訓練有素的軍隊,可以高效地完成各種複雜的任務。
想像一下,在一個大型倉庫裡,數百台機器人自動搬運貨物,根據訂單進行分揀和打包;在一個建築工地裡,數百台機器人協同搭建房屋,提高效率和安全性。這種群體智能的應用場景,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萬億市場的爭奪:中國能否掌握核心技術話語權?
「鴻道生態」:構築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護城河
摩根士丹利在五月份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擁有3.023億台人形機器人,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這個數字是美國的近四倍,足見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潛力有多大。然而,要抓住這個機會,中國不僅需要技術突破,更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
鴻道作業系統正試圖透過微内核架構和豐富的開發生態,來構築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護城河」。這就像是建立一個強大的聯盟,將機器人製造商、軟體開發商、研究機構等各方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動產業的發展。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統,才能避免受制於人,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超越本土:中國機器人走向世界的關鍵
在過去,中國的科技產業往往是「Copy to China」,也就是模仿國外的技術和模式。但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國有機會實現「From China to the World」,也就是將自己的技術推向全球。而鴻道作業系統,正是中國機器人走向世界的關鍵。
一套完全自主的作業系統,可以讓中國企業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掌握核心技術的話語權。這就像是擁有一把自己的鑰匙,可以打開全球市場的大門。在全球化競爭的格局下,這將成為中國企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建立持續優勢的基石。
2025下半年:技術突破到商業化的分水嶺
分析人士指出,2025年下半年將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從技術突破到規模商用的「分水嶺」。在這之前,我們看到的是各種概念驗證和實驗項目;在這之後,我們將看到人形機器人真正走進工廠、醫院和家庭,改變我們的生活。
像鴻道這樣具備全棧能力的作業系統廠商,其商業化進程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發展,更將決定中國能否在萬億級市場規模的人機協同產業中,掌握核心技術話語權。這是一場豪賭,但如果成功,中國將在全球機器人產業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我們,都將成為這場變革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