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狂飙突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别信!这只是开始
7000亿?呵呵,数字游戏罢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看看就好。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那又怎样?房地产当年还不是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呢?
我跟你说,人工智能这玩意儿,现在就是个大泡沫。资本在吹,媒体在捧,政府在推。但真正能落地的东西,又有多少?别被那些漂亮的PPT和炫酷的演示给忽悠了。AI不是万能的,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甚至可能制造更多问题。
数字经济的“虚火”与“实弹”:谁在吹泡泡,谁在真干事?
数字经济?说白了,就是把传统的东西搬到网上来卖。美其名曰“创新”,实际上就是换汤不换药。什么“互联网+”,什么“人工智能+”,都是概念炒作。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还是那些扎扎实实的制造业企业,那些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你见过哪个AI公司能像华为一样,扛起民族产业的大旗?
当然,我不是说AI一无是处。它在某些领域确实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问题是,这些好处都被谁拿走了?是那些996的程序员,还是那些躺着赚钱的资本家?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一场迟来的革命,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豪赌?
“互联网+”已经证明了,它只是一场消费主义的狂欢。我们得到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但同时也失去了隐私,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现在,“人工智能+”又要来了。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更高效的生产力,还是更严重的失业危机?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需要独立思考,需要对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别忘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也以为它能改变一切。结果呢?它只是让资本家赚得更多,让工人更加劳累。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
生成式AI大跃进:346款产品备案的背后,是创新喷涌还是资本炒作?
三百多款生成式AI产品备案?呵呵,这数字听着吓人,仔细一想,水分大了去了。备案不等于好用,更不等于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这年头,只要沾上“AI”俩字,猪都能飞上天。我不禁要问,这些产品真的有创新吗?还是只是换了个壳子的老玩意儿?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一场资本炒作。风口来了,猪都想飞。但风停了,摔死的也肯定是猪。这些AI公司,有多少是真正有技术积累的?有多少是靠烧钱堆起来的?等投资人没钱了,这些公司还能活多久?
AI“问答大师”:80.9%的使用率?你真的用它来解决问题,还是只是图个新鲜?
用户用生成式AI回答问题比例高达80.9%?我呸!谁会信这种数据?这年头,统计数据就是个笑话。先不说这个比例是怎么算出来的,就说用AI回答问题这件事本身,靠谱吗?
AI回答问题,无非就是从网上搜集信息,然后拼凑起来。它懂个屁!它能理解你的问题吗?它能给你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答案吗?我看未必。大部分时候,它只会给你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废话。真正解决问题的,还得靠自己。
而且,用AI回答问题,也存在很大的风险。AI会传播谣言,会制造假新闻,会侵犯你的隐私。你敢把自己的问题交给一个连人都不是的玩意儿?反正我是不敢。
参数、模态、生态:国产AI的“面子”与“里子”,距离真智能还有多远?
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听起来很牛逼,但实际上呢?这些都是“面子”工程。真正重要的,是“里子”。是算法的优化,是数据的质量,是应用场景的深度。
国产AI现在的问题是,太注重规模,太注重噱头,而忽略了真正的技术积累。我们的算法还不够先进,我们的数据还不够干净,我们的应用场景还不够深入。我们距离真正的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国产AI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封闭。各个公司都在搞自己的生态,都在圈地自萌。这不利于技术的交流和创新。我们需要打破壁垒,我们需要开放合作,我们需要共同进步。
“互联网+”的遗产:数字鸿沟缩小了吗?乡村振兴真的靠“刷手机”吗?
“互联网+”搞了这么多年,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数字鸿沟真的缩小了吗?我看未必。城市里的年轻人,拿着最新款的iPhone,刷着抖音,享受着便捷的互联网服务。但农村的老人们呢?他们可能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别提什么网上购物、在线支付了。所谓的“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还觉得靠“刷手机”就能实现乡村振兴。把农产品放到网上卖,搞搞直播带货,就能让农民脱贫致富?简直是痴人说梦!农业的根本问题,是土地、是技术、是人才。靠“刷手机”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反而可能让农民更加依赖电商平台,被中间商剥削得更惨。
县域经济的数字化迷途:是弯道超车,还是饮鸩止渴?
很多县城都想通过数字化实现“弯道超车”,搞什么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但问题是,这些县城真的有这个实力吗?他们有足够的人才吗?他们有足够的技术吗?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吗?
我告诉你,大部分县城的数字化转型,都是在烧钱。花大价钱买设备,请专家,搞项目,最后却发现根本用不上。这些钱还不如用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盲目跟风,只会适得其反。搞不好,还会把原本就不富裕的县城经济拖垮。
中国AI的全球野心:专利第一、数据爆炸,然后呢?
“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我国数据生产量已达41.06泽字节”? 这些数字听起来很提气,但仔细想想,意义有多大?专利数量多,就代表技术领先吗?数据量大,就代表应用场景丰富吗? 我看不见得。
很多所谓的“专利”,都是些没用的东西,是企业为了骗补贴、为了炒作股价而搞出来的。真正有价值的专利,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 很多所谓的“数据”,都是些垃圾数据,是毫无价值的噪音。真正高质量的数据,有多少是被有效利用的?
我们现在就像一个暴发户,手里拿着一堆金条,却不知道该怎么花。我们有庞大的数据,有大量的专利,但我们缺乏核心技术,我们缺乏创新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真正的竞争力,那么这些数字就只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算力竞赛:280EFLOPS的背后,是资源浪费还是实力象征?
280EFLOPS的算力?听起来很厉害,但算力这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算力就像军备竞赛,大家都在拼命砸钱,但最后的结果可能只是资源浪费。我们需要的是更高效的算法,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而不是单纯的算力堆砌。
而且,算力也存在安全风险。算力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就意味着权力集中。如果这些企业被外国势力控制,或者被用于非法活动,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需要加强算力的监管,我们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算力体系。
AI出海:优质产品?文化入侵?谁来定义中国AI的全球影响力?
“一批优质国产AI产品加速出海”?我不知道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优质”,但我知道,任何技术出口,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是政治问题。我们的AI产品,会不会被用于监控异议人士?会不会传播不良信息?会不会加剧国际冲突?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出口政策,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们需要建立负责任的形象。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赚钱,而不顾及其他,那么我们的AI出海,就可能会变成一场灾难。
全球AI治理:中国方案?别逗了!谁会听你的?
“积极参与并提出中国解决方案”?这话说得好听,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话语权还不够强,我们的影响力还不够大。我们提出的方案,有多少会被西方国家接受?
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我们需要谦虚谨慎,我们需要务实合作。我们需要先把自己家的事情做好,然后再去影响世界。如果我们连自己的AI治理都搞不好,又凭什么去制定全球规则?
别被数字迷惑: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算法,算法的本质是权力
别再盯着那些花里胡哨的数字了!什么产业规模,什么专利数量,什么用户比例… 这些都是表象。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算法。谁掌握了算法,谁就掌握了权力。
算法可以决定你看到什么信息,可以决定你买什么商品,甚至可以决定你的人生轨迹。它可以被用来操纵舆论,控制市场,甚至发动战争。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但我们必须面对它。
谁在掌握AI的命脉?谁又将被AI所淘汰?
现在,掌握AI命脉的是那些科技巨头,是那些资本家,是那些算法工程师。他们掌握着数据,掌握着算力,掌握着技术。他们可以随意改变算法,随意控制信息,随意剥削劳动者。
而将被AI淘汰的,是那些重复性的劳动者,是那些缺乏技能的工人,是那些无法适应变化的人。他们将被机器取代,将被算法淘汰,将被社会抛弃。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我们必须警惕它。
我们需要打破这种权力结构,我们需要让AI为所有人服务,而不是仅仅为少数人服务。我们需要建立公平的算法,我们需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们需要确保AI的安全和可靠。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