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漲神話:Graphite Protocol (GP) 是曇花一現還是明日之星?
7月,幣圈又上演了一齣「麻雀變鳳凰」的戲碼。一個名為 Graphite Protocol (GP) 的項目,像坐了火箭一樣,在短短時間內暴漲了近 30 倍,流通市值一度衝破 1.9 億美元大關!從 7 月 23 日開始,幾乎每天都在刷新歷史高點 (ATH),這種漲勢,簡直比吃了 Viagra 還猛!
這個 GP 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難道是哪個大佬在背後操盤?還是隻是曇花一現的炒作?畢竟在幣圈,這種一夜暴富的故事我們見得太多了,但真正能笑到最後的,卻少之又少。但如果它真的有潛力,誰不想搭上這趟順風車,分一杯羹呢?
所以,今天我就要來好好扒一扒這個 Graphite Protocol,看看它背後到底藏著什麼秘密。這到底是個「空氣幣」還是真正有價值的潛力股?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剝繭,揭開它的真面目!
GP 的華麗轉身:從無代碼工具到 Bonk 生態的「收稅官」
Graphite Protocol 最初的定位,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多鏈基礎設施項目。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所謂的「無代碼」(No-code) 工具,大幅降低 Web3 應用程式的開發門檻。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
無代碼的 Web3 願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說實話,這個「無代碼」的概念,在幣圈已經被炒爛了。很多項目都聲稱要降低開發門檻,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Graphite Protocol 也不例外,至少目前來看,他們的無代碼工具還沒有真正落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所以,Graphite Protocol 能夠在短期內爆紅,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無代碼工具,而是另有原因。
Bonk.fun 的崛起:Meme 啟動板的黑馬傳奇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 Bonk.fun 這個名字了。這是一個在 Solana 生態上爆火的 Meme 啟動板,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專門發行各種 Meme 代幣的平台。Meme 幣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那些靠社群共識和炒作起來的,沒有實際價值的代幣。
但你別小看這些 Meme 幣,它們的造富效應可是非常驚人的!Bonk.fun 憑藉著爆發式的用戶增長和收入表現,在短短 73 天內,就迅速超越了曾經稱霸一時的 Pump.fun,佔據了 Meme 銷售市場 55% 的份額!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GP 與 Bonk.fun 的共生關係:流量寄生還是雙贏合作?
而 Graphite Protocol 的真正「硬通貨」,就來自於它與 Bonk.fun 的深度綁定。簡單來說,Graphite Protocol 為 Bonk.fun 平台提供底層技術支持,並以此獲得 Bonk.fun 平台 7.6% 的協議收入。這部分收益會被自動用於二級市場回購並銷毀 GP 代幣。
這種模式,讓 Graphite Protocol 從單純的工具供應商,搖身一變,成了 Bonk 生態的「收稅官」。它不再需要自己去苦哈哈地建立龐大的用戶基礎,而是通過寄生在一個已經擁有巨大流量和活躍度的成熟生態上,直接分享其增長紅利。這招真的是高!
但是,這種高度依賴單一生態的模式,也埋下了風險的種子。如果 Bonk.fun 的熱度下降,或者與 Graphite Protocol 的合作出現問題,那麼 Graphite Protocol 的收入也會受到直接衝擊。這就像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旦籃子掉了,就全完了。
Tom Solport:Solana 社區的實幹派領袖與他的信任背書
除了與 Bonk.fun 的合作之外,Graphite Protocol 背後的團隊,也是其不容忽視的優勢。尤其是項目的領頭人 Tom Solport,他在 Solana 社區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他就是個自帶光環的 IP。
從 Taiyo Robotics 到 Graphite Protocol:口碑是最好的護城河
Tom Solport 在 Solana 社區享有非常好的聲譽,被認為是一位實幹派的創始人和建設者。他最為人稱道的成就,是收購並成功地讓 Solana 上的藍籌 NFT 項目 Taiyo Robotics 重獲新生。這個故事,簡直就是幣圈的「王子拯救睡美人」!
Taiyo Robotics 在 2021 年 11 月首次發行,但原來的開發團隊在撈了一筆錢之後就跑路了,留下一堆爛攤子。項目陷入困境,社群一片哀嚎。就在這個時候,Tom Solport 出手了!他在 2021 年 12 月接手該項目,迅速制定並執行了詳細的路線圖,包括為 Taiyo Robotics 創建客製化的市場。
即使在熊市中,Taiyo Robotics 依然在持續建設,贏得了社群的信任。業內普遍評價 Tom 是一位「能做事、不跑路」的 Builder。在幣圈,這種人簡直就是稀有動物!畢竟,跑路的項目方實在是太多了!Tom Solport 的個人 IP,為 Graphite Protocol 帶來了強有力的信任背書,讓投資者覺得這個項目靠譜。
通縮機制的數學支撐:GP 代幣的價值捕獲邏輯
除了團隊之外,GP 還設計了一套強大的通縮機制。無論是來自 Bonk.fun 的協議分成,還是用戶支付的服務費(SOL、ETH、MATIC),最終都會被兌換為 GP 代幣,然後被銷毀。這就像一個黑洞,不斷地吞噬 GP 代幣,使其總量越來越少。
在固定總量的約束下,這種通縮飛輪為 GP 代幣的價格提供了堅實的數學支撐。簡單來說,就是代幣越來越少,需求不變的話,價格自然就會上漲。當然,前提是這個項目真的有人用,而不是隻靠炒作。
GP 的隱憂:過度依賴、代幣歷史與市場情緒
儘管 GP 憑藉著強勢合作和精巧的機制設計迅速崛起,但它並非毫無破綻。就像一個穿著華麗外衣的冒險家,在看似光鮮的旅程中,也隱藏著不少風險。
Bonk.fun 的陰影:單一生態依賴的風險敞口
目前 GP 的大部分價值,仍然高度依賴於與 Bonk.fun 的綁定關係。這就像一棵大樹,把所有的根都紮在同一塊土壤裡。如果這塊土壤出了問題,整棵樹都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 Bonk.fun 熱度的衰減、合作條款的調整,還是生態裂痕的傳聞,任何負面信號都可能直接衝擊 GP 的收入基礎與市場敘事。萬一 Bonk.fun 哪天不行了,GP 也會跟著遭殃。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SCRAP 的歷史遺留問題:未解鎖代幣的定時炸彈?
GP 的代幣歷史也埋下了複雜的變數。說白了,就是 GP 的前身 $SCRAP,留下了不少爛攤子。
GP 的前身是 \(SCRAP,原計劃從 2023 年起在 4-5 年內完成線性釋放。隨著 Graphite Protocol 開發完備,\)SCRAP 被淘汰,轉由 \(GP 接棒。舊持有人可將 \)SCRAP 兌換為「Graphite 碎片」進行質押,分期領取 $GP,不過該轉換通道已關閉。
截至 2025 年 7 月下旬,$GP 的總供應為 1.5 億枚,流通僅為 3000 萬枚,佔比約 20%。這意味著高達 80% 的代幣仍處於未解鎖狀態!這些未解鎖的代幣,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而其解鎖時間表和具體分配結構(團隊持倉比例、鎖倉機制等)尚未全面公開,潛在的拋壓難以估算。誰也不知道這些幣什麼時候會被拋出來,砸到市場上。
暴漲之後的隱憂:獲利盤的離場風險
更重要的是,短期內的劇烈上漲已經聚集了大量的獲利盤。這些人都是來賺錢的,一旦市場情緒轉向,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拋售手中的代幣,落袋為安。這種情況下,價格回調可能會異常劇烈,甚至可能直接崩盤。
所以,投資 GP 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不要被短期的暴漲沖昏了頭腦!
結語:迷霧重重的未來,GP 能否擺脫曇花一現的宿命?
Graphite Protocol 擁有硬核創始人、真實收入與通縮機制三重支撐,這無疑為它增添了不少魅力。但從一級市場的黑馬到長期的藍籌項目,它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雖然充滿了活力,但也隨時可能摔倒。
如何降低對單一生態的依賴、逐步披露更透明的代幣經濟結構、拓展多元增長引擎,將決定它能否真正走出下一階段的成長曲線。如果它能夠成功克服這些挑戰,或許就能擺脫曇花一現的宿命,成為幣圈一顆閃耀的恆星。
但如果它無法突破現有的瓶頸,那麼它很可能就會像無數曾經風光一時的項目一樣,最終被市場遺忘,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所以,對於 Graphite Protocol 的未來,我們仍然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密切關注它的發展動態,切勿盲目跟風。畢竟,在幣圈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裡,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