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股海再掀波澜:妖风or真金?
七月流火,股市也跟着躁动不安。A股的人工智能板块,就像被孙悟空的金箍棒点了一下,又开始上蹿下跳。奥瑞德、舒华体育、中国电影,这些名字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居然都贴上了“人工智能”的标签,齐刷刷地涨停,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进错了片场。鑫磊股份、南方路机、山河智能、游族网络、立鼎光电,这些股票代码像念咒语一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难道是AI真的能让猪飞上天?
别急着All in!股市这玩意儿,水深得很。今天涨停,明天跌停,都是常有的事。人工智能概念,早就被炒了好几轮了,这次又卷土重来,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庄家割韭菜的新套路?咱们得擦亮眼睛,别被表面的繁荣景象给迷惑了。毕竟,股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最缺的就是真金白银。
魔都AI大会:人形机器人扎堆,是科幻照进现实?
上海又搞了个大新闻!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声势浩大,号称有800多家企业,3000多项展品,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那些“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了。去年还只有几家机器人公司撑场面,今年一下子冒出来80多家,还专门搞了个展示区,这是要闹哪样?难道我们真的要进入机器人时代了?
钢铁猛兽还是塑料玩具?人形机器人竞技成焦点
别看这些人形机器人长得挺唬人,真要干起活来,靠谱吗?上海电气发布了一款“工业基因”的人形机器人,号称能在工厂里搬箱子,身高167厘米,体重50千克,听起来还挺像回事的。但是,它真的能比一个熟练的工人更有效率吗?还是只是个噱头?
擎朗智能更狠,直接推出了一款能做爆米花、调饮料的机器人XMAN-F1。这玩意儿要是真能取代服务员,那可就厉害了。不过,它真的能理解顾客的需求吗?还是只会按照预设的程序,傻乎乎地工作?
还有那个“天工Ultra”,号称是全球首个跑完半程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让机器人跑马拉松有什么意义?难道是要证明机器人比人类更能吃苦耐劳?
智元机器人更绝,直接搞了个“机器人天团”,又是远征A2,又是精灵G1,听起来像是变形金刚的阵容。这些机器人真的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吗?还是只是有钱人的新玩具?
工信部的领导说了,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即将进入量产和商业化应用的井喷期。这话听起来很提气,但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机器人伦理、就业问题、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别到时候,机器人没解放人类,反而让人类陷入了新的困境。
AI群魔乱舞:大模型、新硬件,谁在裸泳?
除了那些花里胡哨的机器人,这次AI大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技术,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大模型、新硬件、各种应用,感觉整个世界都要被AI颠覆了。但是,热闹背后,有多少是真材实料,有多少是虚张声势?谁在浑水摸鱼,谁在裸泳?
昇腾算力:华为的野心,能否撬动AI基石?
华为这次也来凑热闹了,推出了“昇腾384超节点”,号称是人工智能计算系统。算力这东西,就像盖楼的地基,没有强大的算力,再牛逼的AI也跑不起来。华为想靠昇腾算力,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这个野心够大。但是,昇腾算力真的能和英伟达的GPU相提并论吗?还有待市场检验。
情感AI萌宠:是创新还是智商税?
中兴通讯更奇葩,居然推出了一款“情感陪伴AI萌宠”——麻薯。这玩意儿能干啥?陪你聊天?给你唱歌?还是帮你暖床?恕我直言,这种东西就是典型的智商税,骗那些寂寞空虚冷的都市男女的钱。还不如养只真猫真狗,起码还能摸摸毛,有点温度。
大模型乱战:百模不如一用?
大模型是今年AI领域最火的概念,各种大模型层出不穷,感觉比网红还多。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还准备开源。开源是好事,但是,这些大模型真的有用吗?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还是只是在比谁的参数更多,谁的训练数据更大?
西门子、施耐德这些工业巨头,也开始把AI和大模型应用到工业领域。谷歌、阿里巴巴、腾讯、面壁智能、MiniMax这些互联网大厂,也在各个垂直领域搞创新。但是,大模型落地应用,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数据质量、算法优化、安全问题,哪个不是难啃的骨头?别到时候,搞了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结果发现还不如人工操作来得快。
政策东风下的AI狂想:短期暴富,长期幻灭?
这次AI大会,国家领导也来站台了,还强调要“发展与安全并重”。《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也出台了,监管开始收紧。这说明什么?说明AI这玩意儿,既有可能是金矿,也有可能是地雷。政府既想让你发展,又怕你玩脱了。上海市政府更是夸下海口,要实现“三个倍增”,创新企业、产业规模、人才数量都要翻倍。一季度的数据也很亮眼,AI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这些数据听起来很诱人,但是,真的能持续吗?别到时候,政策一变,风向一转,AI泡沫就破了。
算力、光模块:风口上的猪,能飞多久?
政策和大会的热度,短期内肯定会刺激一些板块上涨。昇腾产业链,比如神州数码、拓维信息,还有光模块,比如中际旭创、新易盛,这些公司可能会跟着沾光。但是,这些公司真的有核心竞争力吗?还是只是靠炒概念?风口上的猪,能飞多久?这得好好掂量掂量。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下一波浪潮?
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可能会带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比如传感器、伺服电机。但是,机器人这玩意儿,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真正能赚钱的公司,可能没几个。别到时候,浪潮来了,把沙子也吹起来了,结果沙子还是沙子,赚不到钱。
价值投资:AI深水区摸鱼指南
长期来看,技术壁垒高、场景落地丰富的企业,才更有价值。比如,与东盟、金砖国家有技术合作的企业,像华为、浪潮信息,还有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强的AI硬件厂商。AI在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也是未来的趋势。宝信软件搞了个“钢铁大模型”,华东师范大学搞了个教育大模型,工商银行搞了个“AI +金融”服务方案,联影医疗搞了个AI辅助诊断系统。这些应用,看起来都有点意思,但是,能不能真正改变行业,还得看疗效。
总而言之,AI这玩意儿,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风险。短期炒概念,长期看价值。别盲目跟风,别All in梭哈,保持理性,独立思考,才能在AI的深水区里摸到真金。